顯示具有 Waldorf Styl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Waldorf Styl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7月14日 星期日

是華德福!非華德福?

若有機會上網瀏覽各家有關華德福教育或華德福學校的相關文字內容,真得會有很大的收穫!包括有人無法接受這種教育方式,用不同的觀點抒發不同的見解,我都覺得很有參考價值!我經常聽到身邊的人說:我終於打破.....迷思.......我覺得海空天空......沒有束縛真好.....等等的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的各種說法.......這就是多樣化的人生!沒有絕對的統一規格,只有參考及不斷嘗試......經過不同的選擇決定,然後自我承擔結果,大家走不同的道路完成人生旅程!
今天算是特別的颱風天,風很大卻沒有帶來任何雨水的蘇力颱風,它將我家的樹吹得歪歪斜斜,風中帶著一些熱氣,一點也不像颱風天又濕又涼.....我們全家一起出動整理雜亂無章的東倒西斜!每當我進行體力勞動時,我的思考就特別靈活,想到今天晚上九點鐘Bothmer老師Tenko將從日本飛來台灣,阿寶全家要去機場接她回宜蘭住處;回想起一開始,我聽說了這一位Bothmer老師有意願來宜蘭指導體育老師,我就很有興趣地答應接辦這件任務,每次都是這樣子開始,沒有想太多個人的能耐,7/15-7/19五天的訓練課程,上午將有六年級以上至高中的大孩子學生組 23 人, 每天進行2.5個小時的體能操練,下午教師與成人組 33 人參加訓練課程,課後延伸給教師組18 人一小時討論課程設計與運用。
這一切都是我沒頭沒腦地促成與堅持,當然我遇上一個很棒的工作夥伴陳脩平,她願意成就我跟協會許多精彩豐富的任務!我萬分感謝她,雖然她也經常提醒我,她的時間有限,不要給她太多工作!
我近來累了!有些不同的想法產生,倒底.....我所堅持與接辦的種種課程與活動,是大家所想要的嗎?還是我一個人渴望的?
我家熱愛Lyre,於是接待John Billing來台灣表演,我個人喜愛Eurythmy演出,於是我接手雅智德國學校Eurythmy團來台灣巡迴表演,我希望成立合唱團,所以我積極推動兒童與成人親子合唱團,並力邀Judith Clingan與澳洲團員來宜蘭指導音樂課程與音樂演出,一路上順水推舟,走到明年跨國合唱團巡演計畫,這倒底算不算是我家一家子的單獨行動呢?
我為了迎接更多國外華德福教育或所謂人智學活動而犧牲了許多個人的時間,我走著走著,走到這兒,我有些累了!我真得耗盡體力,考慮要不要再給出!
我家向來不走主流,我們有很清楚的人生道路,我們一直很努力在實踐我們所認同的地球公民責任與義務。今天走到所謂的華德福之途,我們似乎找到理想的教養方式 ,我們認同它,於是,我用我的方式努力實踐!或許我分享的心太急切,無法感動周邊的人,反倒讓別人有著壓力!我思考著!為何需要如此壓榨自己,耗盡自己的力氣,只為了讓自家經驗所謂的華德福或人智學活動,需要這樣子辦桌宴客嗎?
昨天晚餐時間,我跟外子分享,Rudolf Steiner說十歲之前不會寫字,不用操心,甚至說愈慢愈好! 因為十歲之前,孩子發展的評量方式有別於主流標準,這時候的孩子應該已經具備完整繪畫出想陳述的事件或是經驗的能力,並且要畫得很準很像才行,如果成就了這種圖像能力,他帶著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力,開展閱讀寫字作文能力,將會充滿驚喜與學習動機。外子說外人不會認為精準畫畫能力有甚麼重要的?因為他自己就擁有這種能力!我說不管外人怎麼想,至少我們家自己要懂得這一個教育方式看待孩子學習能力的重點,我們自己要先明白相信,這條路才走得長遠啊!否則,面對孩子不如外界學童的讀寫算基本能力時,我們會懷疑退縮甚至放棄!
我們走在這條路上,不是為了彰顯華德福教育的好,而是單純實踐華德福教育或人智學的理念,好好學習這套教育的精神,不是所謂的華德福教育而已!
我常常問上天,我要得不多,當我想認識多一些華德福教育時,我遇上很好的機會認識好的課程或是老師,我願意將機會分享出來,讓更多準備好實踐這個教育理念的家庭一起來經驗,就只是這麼一個簡單的起心動念,但是......準備好走這個教育理念的家庭,倒底在哪裡?為何不能勇敢地出面分擔一些工作呢?這是我無法全部扛起來的重量,我能走多遠呢?如果沒有人想要走這條路,我還要繼續扛著擔子嗎?
我不得不這樣推敲著.........一所實行華德福教育理念的學校在這兒出現,一群家長擠破頭將孩子送進這所學校,然後,無所謂是華德福!非華德福?就只要不考試,不評量,讓孩子在沒有挫折的教育環境下長大就好!面臨所謂的基本能力時,補習班家教可以協助解決這個問題!我也聽慣了這樣的評論,所謂華德福教育的菁英學子,他們首先重視音樂教育與英文能力,其次讀寫算不是問題,一般補教界可以滿足孩子的需求!所以這是大家易走又兩全的折衷辦法!是華德福!非華德福?華德福教育對人類的精神啟發,那不是大家想得到的層面!我家正處在這樣的一個學習環境中,進退兩難啊!
目前的現況,比較體制內學校,兩害選其輕,先想辦法擠進華德福教育實驗學校,何謂華德福教育?有那麼重要嗎?為何非要不可呢!我想這是很多人一直想要打破的一個所謂的教育迷思吧!我也來打破我的迷思.......我不再強調華德福學校......而是在家華德福教育!

2013年6月13日 星期四

Pentatonic

Bobby McFerrin - Ave Maria

聽眾唱得很專業喔!因為Bobby McFerrin有神奇的音樂功力。

We don’t know much about the human brain on music. Do people instinctively know the sound patterns of the pentatonic scale? Is there a base level of musical knowledge in all of us, just waiting to be tapped? Or is the pentatonic scale simply so common in Western music that it has become ingrained in all of our minds? Improvisational genius Bobby McFerrin uses audience participation to demonstrate the power of the pentatonic scale—or at least the audience’s familiarity with it.
Recorded June 2009; Posted October 2010


2013年5月19日 星期日

我所認知的人智學教育目的

我穩穩地站在大地之上,我知道我是誰,我為何而來,我也發現別人穩穩地站在大地之上,他知道他是誰,他為何而來。這是自由人的社群,我奉獻給予,看似我付出,我不怕掏空,因為我同時獲得別人的付出給予,得到滋養!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大同世界從此開始!這是Rudolf Steiner貫徹自由,平等,博愛三元社會的基礎點,從教育著手,為了整體人類社會的理想而努力!人智學的教育為了造就尊重人我分際的人類,先找到自己在天地之間的立足點,進而確定自己的人生使命,學習與其他人類互助合作,增進地球人類與宇宙定律相容,平衡地球人類永續有限發展!
適性教育重視個別化獨特性,培育創造力多元化的人才,強調群體合作,實踐地球人類永續生活的理想目標。這是一個百年的培訓計畫,一代傳一代,需要長時間耐力堅持,強烈的使命感驅策!有一群比較敏感覺察的意識靈,被共同使命招喚,自然而然地聚集在一起,為了相同的任務努力,沒有指揮者的,全靠先天計畫好的生命藍圖引領,朝目的地前進,大家不約而同地先後相遇,所有要成就的永續工程,都在各自的生命藍圖中,我們各守其分,各盡本事,漸漸地我們拼湊出一幅完整的工程進度圖,大家或許菀爾一笑,原來殊途同歸!因為我們以個人之力進行著上天計畫好的大藍圖!這種情境是一群覺察意識靈付諸行動的結果!很玄嗎?我不愛怪力亂神!但是在華德福社群中,我不斷地驗證到這個上天安排好的可能!這一群覺察意識靈,彼此之間不一定知道夥伴關係,我也不清楚,但是意識能量是超越物質度量的,這股能量愈來愈接近!
我跟著台灣華德福教育協會工作,有機會遇見新舊社群成員,更能感受這股能量真實存在,我常常看著上天,放空自己的腦袋,佩服祂的大能,敬虔地讚嘆,我在祂的無上計畫安排中,我完全聽命行事,甘願臣服!這一群覺察意識靈為了地球永續和諧而聚集,在此我們付出努力的對象:下一代,他們更是背負著拯救未來超凡入神的任務!順著這樣子的計畫走下去,是否更凸顯我所認知的人智學教育艱鉅目標呢?我們不僅是地球公民,我們還是宇宙造化中的成員,我們的存在與作為,影響著全宇宙靈性等級,任重道遠,雖身死不能休矣!
我會不會說太多了些!靜默吧!我不知道我算不算是在這意識能量行列中行進的靈,但是我自許!眾靈加油喔!

2013年2月26日 星期二

開學第一週


星期二兒子三年級班上,全班一起做紅豆年糕,星期五全班一起做白蘿蔔燈籠,星期五晚上六點鐘,全班跟老師還有家長一起在學校走廊提燈籠,可惜學校沒有黑暗角落,走到那兒,都會有燈光感應照明!但是孩子還是很興奮!明年此時,希望能與班上一起做竹子紙糊燈籠,並且找到一個黑黑無燈光的地方,一起來提燈籠,欣賞燈籠的明亮!
開學才第一週,已經是活動滿滿,整個學期包括露營,插秧,建築,控窯,測量.....忙不完的學習活動,孩子天天開心不已!大人也跟著天天讚嘆!這就是三年級下半年的豐富課程,讓每個孩子喜愛上學,在驚奇與玩耍中學習自然,語文,算數,這就是華德福教育精彩的地方!感謝我們班的雅慧老師,卯足了力氣與創意,帶著孩子體驗學習的樂趣!

2012年12月2日 星期日

我兒手作(二)

我兒隨手作小小嬰兒,放入手推車,拿出淳伊老師送的生日娃娃,就可以玩一個晚上!
他剛做好的小精靈,也可以佈置出一個精靈洞穴,好好享受一下小精靈的世界!
這是我家兒子一個人的遊戲,他在這當中找到玩伴,不會覺得孤單!

2012年10月28日 星期日

藝術鍛鍊

光打開門
我走進去
今天邀請我進來
我問今天說
我能做些什麼
今天回答說
在你的心裡許下一個願望

藝術鍛鍊
我們常常會用藝術鍛鍊這個字眼
而非藝術課程
因為藝術鍛鍊我們的身心靈
真正的鍛鍊

謝謝曉霓老師分享
每一種藝術課程有其對應的目的
建築&物質體
捏塑&乙太體
濕水彩&星芒體
音樂&自我
戲劇詩文&Spirt Self
優律詩美&Life Self
社群服務&Spirit man

透過以上不同的藝術鍛鍊,成就我們的身心靈
祝福大家





2012年4月28日 星期六

Robin老師4/26演講筆記

邀請你一起來認識自己,學習如何當一個父母!
Robin Bacchus,今年七十歲,來自紐西蘭,土木工程博士。他在紐西蘭的一個BD有機農耕農場長大,父母都熱衷于人智學和魯道夫·史坦納。在奧克蘭大學,學習土木工程專業,獲得博士學位。之后和妻子戴安娜(Diana)一起在英國愛默生學院(Emerson College)學習華德福教育課程。然后,在英國一所華德福學校開始了四年的教學旅程,教授的是科學、數學和木雕。之後,回到紐西蘭,幫助哈斯丁(Hastings)華德福學校建立了紐西蘭的第一所華德福高中,同時執教了8年。之後,作為主課老師,帶了一個班從1年級到8年級。1993年,Robin博士接手Taruna培訓學院院長職務,在接下來的17年中,主力運營和發展這所史代納培訓學院,Taruna學院在Robin和他的同事的努力下,健康發展并富有生命力。2009年底從這一職務退休,成為一名顧問。從2010年起,Robin博士將為亞洲華德福教育運動提供教師職前和在職培訓研討會和課程。目前受邀指導台灣磊川華德福實驗學校創建高中,做教學顧問;其妻為資深華德福幼教老師。

Robin老師已經在慈心華德福教育實驗學校工作了半個月了,星期五一早他就要搭機到大陸,賴碧芬特別在他滿滿的課程時間表中,談妥一個最終的時間,星期四4/26晚上6-8點鐘,就在你所熟悉的幼兒園,我們一起來認識自己,學習如何當一個父母。
以下是當天演講口譯者陳脩平整理出來的筆記,提供給當天想去參加,卻無法成行的朋友們參考!
*********************
家長常常期待一個完美的老師,並且立即出現在孩子的班級裡,但是一個好老師的培養需要很長時間, 若家長沒有耐性等待陪伴, 只會批評老師(當面或私底下), 只會逼著老師去別的地方去當那裡的完美老師, 這是我們樂見的嗎?
即使一個上過三年全職華德福師訓的人,他是在進班第一天面對一群孩子的那一刻起,才開始學當老師的, 並且了解到自己知道的有多麼少, 師訓只是在他的腦袋裡塞了很多東西, 但從實際教學那天起, 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才能漸漸成為一個好老師, 我的經驗是約莫需要8年, 才能養成一個夠資格也有自信心的好老師。

以上是從家長面對老師時的期待來講, 以下要介紹在師訓課程裡指導老師們如何變成一個好老師的方法, 任何人都可以應用, 家長也可以, 稱作行動研究, 是一個四步驟的循環:
1.在一天的結束時,靜坐省思一日的種種,一開始先不帶批判性地,只是像看著故事發生一樣,把一天的經過一件件重新回想, 然後開始與自己對話, 問自己問題,今天課堂裡發生哪些事是不在預期內的?為什麼會發生?為什麼備課時沒有能夠預想到?下次發生同樣的事情能不能更好地處理?
2.入睡前,帶著那些問題在心裡,每個人都有守護天使,睡眠時就是與守護天使溝通交流的時間, 早上睡醒時, 看看腦海裡是否留下一些想法或觀念, 那或許是問題的解答, 或許是守護天使留給我們的訊息。
3.開始一天的授課計劃,以視覺化的方式想像今天一天將會發生的事情,好像在眼前看見那些情景的影像, 以這樣的方式來備課。
4.實際授課時,不要只固守授課計劃,也要觀察,仔細地觀察每一個孩子如何領受你的教學或是在課堂裡經驗到了什麼, 也觀察是哪些細微的小事件讓課堂開始偏離你原先的計劃。

日復一日重覆上述四個步驟, 做一日規劃時以視覺化的方式看見你想要在課堂裡發生的事情, 回想時也用視覺化的方式看見已過的一日如何進行的, 然後比對實際情形和你的規劃, 檢討之間的差異是如何產生的,大家閉眼想像一下, 把我所說四步驟裡的”老師”全置換成”家長”。
大家知道人智學裡有四種氣質的說法,每個人都有天生的或是主導的主要氣質,做為一名老師, 很重要的是仔細地觀察孩子是屬於哪種氣質,同樣重要的是老師要讓自己熟練地運用這四種氣質, 揮灑自如。

行動研究的四個要素裡, 正好可以練習四種不同的氣質:
1. 回想時需要的是水相特質, 平靜安穩地坐著, 像個旁觀者一樣地看著事情的發生和經過
2. 入睡到清醒的那個過程, 在心底帶著問題, 深入地思考, 那是土相的特質在作用
3. 開始新的一天之前的規劃時間, 要發揮火相特質, 把腦海中得到的新想法付諸行動
4. 教學及面對孩子時, 需要風相特別, 因為需要對每個孩子都保持興趣, 關注到每個孩子, 同時也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對世界上在發生的事情懷抱興趣

關於親師溝通
1.每個家長很自然地希望給自己的孩子”最好”的, 在一個班級裡, 若有30名孩子60個家長, 一個老師如何可能同時給所有人”最好”的?若每個家長都去和老師談自己的孩子,要求老師額外的”最好的”照顧, 老師還能顧及教學嗎? 因此, 我建議要形成一個”共同體”, 最好親師之間有一個固定的聚會,所有家長聚在一起和老師談,每個家長談自己孩子的事情時,其他家長也都聽到到, 大家一起來經營班級, 協助老師
2.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溝通,就像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老師在給學生回饋時,若是批評意見一大堆,學生就像是看到一張充滿紅色叉叉的考卷,根本不會想去改正,只想把它丟掉,如果能先找出一兩件學生做的好的事,具體地指出並加以讚美,接下來再點出一到兩件需要改進之處(一次講一兩件事就好, 太多了無法吸收, 先聚焦, 從小問題小錯處開始調整),面對老師也是一樣, 先肯定先讚美再提出不同意見或是批評
3.半開玩笑的話, 如果你自認已是完美的家長才能批評老師!
4.親師溝通的前提,認知雙方的方向和目標是一致的,帶領孩子長大成人,可以自我主宰,成為世界公民

關於教育的目標
1.華德福教育和主流教育思惟的一大不同是,通常學校會有來自政府,大學或經濟環境的壓力,產業界需要怎樣特定技能的人,學校就要訓練出這樣的人,但華德福教育在抵抗這股壓力,要讓孩子找到從內在發動的人生使命,雖然華德福學校從一間菸草工廠開始的,但卻不是要培養工廠工人,不是在配合外在世界的需要,孩子可以當工人,火車駕駛員,醫生或律師,但是要他們自己覺得那是他的人生使命, 而不是說他是被訓練來從事某種職業的
2.大學以前,一直到12年級, 都是通識(或稱博雅)教育, 什麼都學, 不一定是天生擅長的, 但都去經歷, 從中找到自己的天命
3.若要進大學,在華德福高中裡有安排13年級的課程,準備大學入學考試或大學預科教育,德國的研究指出一般傳統學校的高中畢業生大學入學考試及格率6%,華德福畢業生的及格率是42%, 因為那是孩子自己想做的事,就會全力以赴,紐西蘭的經驗也是如此,大學喜歡收華德福畢業生, 華德福畢業進入大學的學生上課認真,會仔細思索問題,和教授討論,不是來”由你玩四年”的
4.因為華德福教育在台灣紮根歷史還不久,慈心目前正在開創第一所的華德福高中,家長不時還是會感受到社會主流的壓力, 這是可以理解的, 建議學校或家長可以探訪國外的華德福高中, 看看一路由華德福體系培育出來的孩子樣貌如何, 了解華德福教育的可能性, 就會有信心了
5.大學以前(12年級以前)還是要留下充份的時間和資源,讓孩子去探索自己,找出自己的人生使命, 不要急著塞給他們太多的實用技能或培養考試技巧

關於家長能如何協助學校或是老師
1.為孩子設立界線培養紀律是重要的,沒有紀律的孩子在學校無法學習,如果讓孩子覺得自己可以為所欲為,進到學校就會不適應,給予孩子自由應該伴隨著責任要求,多一點自由就多一些責任,家長並且要觀察孩子在目前的責任是不是已經做得很好了,若不行,就不該進一步開放更多的自由
2.要讓孩子有感受到”阻力”的經驗,這個經驗可以使他們學習怎樣是合宜的行為,若只是一味地讓孩子自由,父母不加以阻止,孩子就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3.要讓孩子知道規則及界線是父母設立孩子遵守的, 父母在執行規範時態度要堅定

紐西蘭辦學經驗的啟示
1.從1975有第一所華德福高中,那時全紐西蘭只有一所華德福學校,到現在有12間華德福學校, 其中有4間辦到高中,這是一條漫長的開拓之路
2.與政府部門的溝通不可免,從全私立,到拿部份公家補助的半公立,到全公立學校,各有利弊得失
3.華德福高中之間的串聯合作,影響立法,訴諸大眾媒體,把危機變成轉機,社會大眾因此開始了解華德福教育是什麼,學校招生人數開始增加,師範學院裡頭也開設華德福教育課程
4.華德福高中與大學院校之間的建教合作,為孩子的升學開闢出路
2012/04/26

2012年4月23日 星期一

表演結束了 功課才開始

有關十年級表演的個人觀感   written by 賴吉仁
觀賞了十年級孩子的表演, 心情是有些複雜的, 因為這不是單純地看一場表演, 這場表演的時間軸必須向前回溯自冬季節慶宣布開始, 還要向後延伸到未來(十)數年, 才能真正知道這場表演的意義與影響. 所以很難一言以蔽之地評斷與論定.
其實看到孩子賣力投入的表演, 我個人對於他們舞台的表現是非常肯定的, 以一群從小缺少自然洗禮與鍛鍊的都會孩子, 能有這樣的表現, 實屬不易, 值得肯定. 我也相信原民舞蹈讓孩子學會如何重視群體合作, 對孩子是非常正面的, 而舞蹈中力與美的融合表現, 也讓正值青春期死氣沉沉的孩子激發出旺盛的生命力, 這也是非常寶貴的.不過在華德福學校, 我們必須要看到的恐怕不能僅止於此.
說來很無奈, 每次國際場合需要呈現代表台灣的表演時, 這樣的尷尬就會出現, 我們這群主導台灣社會的漢人, 似乎拿不出甚麼真正足以代表台灣的內容(雖然如歌仔戲或布袋戲等足以代表, 但此類精緻文化會產生不同文化間的隔閡, 較不易為外國人士欣賞與了解), 所以通常最後都會打原住民的主意. 這似乎是個不得不的最好選擇, 但對這群漢人來說, 原住民文化其實就像外星文化一樣, 距離我們的生活是十分遙遠的(比起歐美日本許多外國文化還陌生), 當我們完全無法內化這文化的同時, 如何能深刻地呈現內在的神髓? 當然最後只好流於形式表面的歌舞表演, 但我們又缺少原民天賦的歌喉與肢體力道.
當然期待一群大孩子在短短三個月的集訓後就能表現出神髓顯然是太過苛求的, 這群孩子的表現其實已經讓人驚艷! 不過這或許不是最重要的課題所在, 因為我們不是單純的藝術表演團體, 所以表演得專不專業並不是重點, 這裡是一所關心孩子的學校, 所以這樣的演出會帶給孩子甚麼, 似乎才是我們最需要去思考觀察和重視的.
這當中師長的引領應該會是關鍵角色, 而這當然關係到規劃整件表演計畫的原始初衷, 師長希望藉此帶給孩子甚麼? 而過程中師長對孩子的觀察與適當引導也將有很大的影響. 如果是希望讓孩子學會團隊合作並充滿生命活力, 如前所述, 是肯定的. 但我們能依此自認足以代表台灣原住民在世界舞台展現嗎? 當然不能, 充其量我們只是借用原民舞蹈呈現台灣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 不確定我們的孩子在獲得掌聲的同時, 內心萌發的是甚麼? 是激情還是感動? 是驕傲還是謙卑? 是外放還是內化?
表演結束了, 但功課才開始, 相信這次瑞士歌德館原舞表演的餘波, 會在這群孩子的內心蕩漾許久, 如能小心善加引導, 或許能讓孩子終身受用; 但如刀之兩刃, 小小年紀, 就能有機會在國際舞台大鳴大放, 這樣的大力道揮舞, 對於初出茅廬的孩子, 有時是很容易會傷到自己的.
至於學校當晚表演現場完全沒有入場年齡限制, 許多幼齡孩童在現場, 似乎也是值得商榷之處. 除了一般表演場設限的目的之外, 我們有更重要的考量—保護孩子, 這該是個必要的堅持!!

2012年3月15日 星期四

我們宜蘭社群很讚!

我家先生問我:我是否內在心靈有什麼嚴重不平衡的地方,為什麼每次做公眾的事情,總是需要使出排山倒海的力量,一點都不留給自己!我猜這是一種使命感作祟,也是一種個人業力使然!
今天在幼兒園遇見宏儒,他看見我的病容,就跟我說,這樣子怎叫人放心咧!要記得呼吸嘛!
是喔!一直呼,忘記吸,一點都不符合人智學的自然律法!每次都到缺氧了,才知道吸氣!!來到宜蘭三年半了,嚴重破病兩次,每次都到了喊卡的地步!剩下半身而退!
我真得舊習難改!我家先生最最受不了我的工作狂熱!
每當我騎著馬飛奔而去,我家先生說他只是馬伕,常常才牽馬進來,又要牽馬出去,他完全顧不得上馬疾馳的我,外出征戰,下馬之後,相夫教子做家務,何時要倒下!
我熱愛我的工作,我珍惜我的夥伴,這一群親愛的兄弟姐妹,是我在宜蘭遇見的寶貝,是他們讓我以為天堂就在這兒,我們共同為更美好的未來打拼著!
我是天真純粹的浪漫主義者,我喜歡誠實坦白,開放無私的美德,人類一切的行為,都只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從小摸索到老,沒有一個定論,但是人生經歷確實能增長我們的智慧,讓我們更能行諸天下皆準!我太愛我的同伴,當我病懨懨地跟芸亘說,請你持續努力,護持我們的社群,我看到他的成長,我確信他的未來會是天堂境界!他說:聽醫生的話好好休息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材燒,可以盡心盡力但不必鞠躬盡瘁,照顧社群有時像照顧孩子,我們愛他,但他不必然會成為我們想像的樣子,成長是須要等待的,因緣到了自然就會成熟,我們也許是助力,也許以過客自居也很自在!
我正在學習!
我不會破病太久,因為身邊友愛的至親好友太多,他們會讓我活下去!每回身體需要休息時,就有好多靈感浮現,但是苦無氣力,等我恢復元氣,再來好好湊和一番,我常想,這麼讚的社群,在宜蘭,真得很有福報啊!
謝謝關心我的好朋友,因為有你們,我們的社群才如此不同!

2012年1月1日 星期日

12/31班級圍爐迎新年

這一天我們班除了圍爐吃火鍋外,老師特別舉行感恩儀式,謝謝班上每一位家長的支持,當然這個時候,給一個熱情的擁抱,更是自然不過,2012!感恩與祝福!盈滿心頭!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外子特別設計一張立體卡片,一棵愛心樹,代表淑照老師,結滿26顆愛心種子,代表每一個孩子,愛心種子是倒地鈴的種子,每一顆種子上有一個愛心烙印,是大自然的美意!吉仁被這一顆顆奇異的種子感動,聯想到老師與班上26個孩子的圖像,於是用鑽孔機幫每一顆種子鑽洞,然後用針線穿起縫在愛心樹上,我很喜歡這一張充滿愛的卡片,相信老師也能接受到滿滿愛的祝福與感謝!

2011年12月6日 星期二

吃喝拉撒睡與行住坐臥

我跟我們的手工聚會媽媽們在一起做手工,一邊聊孩子的近況!我提醒大家,等我們的孩子進入小一上學,千萬不要干預老師的教學,學校有很強的教學團隊,他們會負責協助各年級老師教學,他們有一定的經驗與素養。我們要幫孩子做的事情遠超過老師的職責,大家已經夠忙了,放心讓老師負責就好!
我們的重大職責是我們的天職,為人父母的任務,七歲之前照顧好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看似順口溜,但是不簡單喔!我們開始跟著弘達老師學習中醫基礎課程,陰陽五行與生活作息,飲食習慣,大大相關,這是我學習中醫入門的第一個領受,何謂陰陽五行,包括身體與元氣,五臟六腑,我們吃進去,排出來的,睡得好不好,真得很重要!這是我們照顧七歲之前的孩子很重要的事情。一直到長大成人,包括我們自己都要小心照顧吃喝拉撒睡的健康品質。
七歲之後,孩子的乙太體開始流動,他們開始對外界產生大量的興趣,孩子之間的影響如水一般地交融,如空氣一樣地交替,全校只要有一個明顯的行為產生,從小一小二開使蔓延,無一能倖免,我們能做的事情,不是去管老師敎什麼課程內容,而是要看管好我們孩子,讓他在這個小型社會中,行住坐臥皆有所宜,皆有所止!現在的孩子自由意志較薄弱,無法管理自己的行為,常是人云亦云,人行亦行,在學校的時間,低年級從半天開始適應,我們還有半天,帶孩子回家,讓他回到自己,沉澱一下在學校所學所為。我以前不懂,讓孩子回到自己的重要,我現在忽然發現孩子的行為回不到家裡的模式時,我才警覺事態嚴重。孩子的言語行為完全出自其他同學的版本時,回家後,要幫助他回到自己。
行住坐臥包括所有的生活細節,坐姿,站姿,用餐禮儀,說話,走路,自律等等生活習慣,看待事情的方式也在其中。七歲以後的孩子,物質體已經開展,乙太體開始滋長,此時的孩子需要更明確的規範,七歲之前吃喝拉撒睡階段,比較多在給予照顧的品質,就像種下一棵小樹,剛開始需要充足的陽光空氣水,等它開始延伸枝葉時,我們可以協助修枝剪葉,讓它長得更挺立更茁壯!我們是孩子的依靠,我們是孩子的園丁,七歲到十四歲,他們需要溫柔堅定有明確處事原則的大人在旁相伴,同時我們也在做孩子的典範。

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我深刻地體會到乙太體對孩子的影響

老師曾經憂心地問我,我兒子在幼兒園時,應該就有這些行為了吧!我跟吉仁昨晚討論了一晚,答案是:聰明又乾淨的孩子,只要一滴污水,就顯得髒了!他們需要正向乙太體的滋養!
吉仁跟我這幾年,一知半解地在人智學中探尋,我們沒有足夠的經驗,但是稍有領悟,我們就會馬上調整!漸漸地,我跟吉仁愈來愈看得懂乙太體,星芒體,對孩子的影響力!
大人的言行舉止在在流露出整個人的乙太體,小孩之間投射著大人的氣場,正反應著這個年代的價值觀與大人的身心狀況!
我一直想退,吉仁一直想留,因為他有遠慮,我也不堅持己見!我跟吉仁反省,看待孩子的乙太體,我們必須要求自己有更深的修為,謹言慎行!
最近,兒子進入一個叛逆的階段,我才忽然發現,下午的時間,我錯過太多跟他單獨相處的優質時間!而現在已經過了一年半的時間,再過半年,他就要讀三個整天班了!
我突然省覺,我家兒子一直在跟孩子玩耍,從學校一路玩回家,我忽視了我們夫妻兩個跟他單獨相處的機會!我一直想讓兒子在家觀察一陣子,不要去上學,但,外子提醒我,先從自家作起會比較實際!所以,我可能會保握這僅剩下的半年下午自由時間,好好跟兒子單獨相處!
最近,身體給我許多訊息,透過弘達老師的指引,讓我明白我的習性牽連我的身體,我在一個既定的循環關係中,因為身體不合作了,讓我能停下腳步,看看自己的狀況!
我不是完美的人類,有許多缺點,我要修正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的兒子,正是我的翻版,我要借重他來改變自己的心性!
華德福教育是學校的教育,安家各有方法,遵從古訓,學習聖賢的生活法則,或是依循人智學的思考,我自己目前選擇後者,一則搭配學校教育,另則,可討論參考的對象,都還活在世上!我們家很享受人智學的教導!雖然還是常常後知後覺,但是只要修正大人行為,孩子馬上改變!這讓我折服!

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依靠( 二 )兄友弟恭

我們這麼聰明,一定可以讓孩子依靠
假設
我們正在帶領一整班混齡的孩子
小的灰
大的欺
我們是老師
如何處理
這不關誰對誰錯
該處罰誰
而是
我們是大人
在這個空間中
我們能讓孩子有所依靠
我們一定會想出好辦法
讓他們,(包括自家的)彼此更融洽更何諧相處在一起
他們也在等著我們
告訴他們
該怎麼處理
沒有人天生喜歡吵架或哭鬧
那是學習來的不得不
我們可以是孩子的高等智慧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我們會讓事情搞定
而且是更好的情境與結果
我們是大人
小孩眼中的崇敬對象
我們要努力
否則
早晚孩子會知道我們不努力
會失望的
孩子是我們的鏡子
我們要拭目以待
努力看出自己的不足
然後梳理清潔站直微笑

2011年9月25日 星期日

輕描淡寫,泰然處之!

親愛的Mariner
我們要學著裝傻!冷眼旁觀!輕描淡寫!泰然處之!所有的界線,用在大人身上,我們規定我們自己守住界線,不是讓孩子去守規定,孩子是追隨我們,我們不說不做,他們會遵從!我們在孩子動手之前,我們已經先防備,不是用說的,而是用看的!
三歲之前的孩子,他們的行為還未有意識!
我們先想清楚家裡的環境,外邊的情況,可能會讓孩子有興趣或是會去動手的地方,包括東西與生物,包括其他孩子,所有我們孩子會感到興趣,會想動手或是互動的對象,孩子行動之前,我們先看過,能拿走先拿走,一但孩子在那個空間裡,一切事物就是被允許的,可以讓他觸碰的,我們在旁陪著!讓他自由地去經驗!
若是,那個環境實在太複雜,違禁品太多,那就表示,我們該把孩子帶開!
不要去規範我們的孩子,我們替孩子找到舒適安全的空間,一但放下孩子,就讓他自在地在當中遊走!
我們預先劃清可以活動的範圍,在那之外,我們跟孩子一起不跨越。
所有的規定,我們大人來遵守,孩子只是跟著。
我們不用嘴巴,一直在旁管教,而用行為,去引導孩子!
即使孩子受傷,跌倒,或是打人,欺侮花草動物,我們也是即時處理,讓孩子快速度過那個不好的經驗,不用責罵他,不用憐惜他,就是處理而已,讓他經驗,然後處理,打人或被打,不去說理,就是帶開,說理的部份,放在大人心裡頭,知道下次要迴避,或是預防!
因為我們的小小孩,並非在有意識的情況下行動,如果我們糾正他,他就有意識了!如果我們想加強他的行為動機,就是透過不斷地說理與教導!否則三歲之前,就是看著,盡量預防不當的情況就好!
我想到一個例子,出殯隊伍出現,我們應當快速離開,不要久留,因為那種情況不適合孩子,孩子若隨著喪禮音樂起舞,那就不是小孩失禮,而是大人的尷尬!
七歲之後,孩子準備好,可以接受對與錯的指導,開始學習規矩,團體紀律。七歲之前,若是帶在媽媽身邊,只是單純的經歷吃喝拉撒睡,我們的關愛,與其他大人的溫暖,還有固定玩伴的你來我往,沒有太多教導,斥責,或指正!
真得!七歲之前,孩子不會故意犯錯,他們經驗,我們收拾,最重要是大人,要有意識,保護孩子,提供安全的環境,找到合適的玩伴,這些都是大人要放在心裡的,我們要有界線,用在我們大人身上,孩子放在界線之內,理當給他自由自在的活動權利!不要讓孩子身處在複雜的環境或人際關係中!比如帶孩子到大賣場,然後禁止他拿東拿西,孩子會很困惑,因為大人也在拿東拿西!不要帶孩子到只有大人的社交場合,孩子要如何自處!
三歲之前是一個純然的經驗時期,盡量提供美好自然善與美的環境,七歲之前,家庭生活固定的節奏韻律,應該已經足夠養成我們孩子的應對進退知所止,七歲入學,開始接受團體紀律,我個人覺得,這樣的早期學習,一定可以培養出一個健康學習的大孩子!
言教會養出一個說多於做的孩子,只有身教才能真正感動孩子,孩子自然也會多做少說!
我們彼此勉勵,一起來保護我們的小小孩!

2011年9月17日 星期六

The Young Child in the World Today

我最近在閱讀 The Young Child in the World Today,書上提到這個世代的孩子比較醒覺,他們是來關心地球,拯救人類問題的,我們的幼兒教育長久以來,一直注重在讀寫算上面,對於已經很醒覺的孩子,會造成幼兒很大的身心靈負擔,我們大人該做的正確事情,不是來敎育他們 ,而是保護他們!
一直刺激幼兒的智能醒覺,會造成永遠不停止休息的孩子,restless child,因為他們太早承載太多知識責任,他們的身體還未長好,他們無法負擔,過度虛耗的永無止盡,結果就不知道要停下來!
我們的年代,大人喜歡來跟我們對話,因為我們的世代比較沉睡,需要時時提醒。現在的孩子,我們要盡量陪著,不要做太多的引導或是介入,至少三歲之前,該給孩子自由的意志,不刻意教導,不過度回應!
如何保護我們的幼兒?
書上又說,生命力是一個人的基礎,Life Force,大腦到四歲才長成,眼睛構造到八歲才長好,心臟血液循環系統到十六歲才完全長成,骨頭到二十一歲才長成。青春期更是成長的重要時刻!太早學習讀寫算,會干擾身體構造的健全成長,連帶影響智能,情感,意志的養成!
這是一套三集的幼兒研究論文集成,由北美WECAN(Waldorf  Early Childhood Association of North America)許多位幼兒專家學者醫生寫的報告。
我不是要來做讀書心得分享,而是,我看到我們周邊有許多小小孩的成長,因為身邊的大人過於尊重,頻頻給予幼兒選擇權,決定權,並且過度認真地與幼兒對答,每一次,當孩子接受我們的提問,聽見我們認真的回應,他們就醒覺一次,我們一直在喚醒這些該沉睡夢幻的孩子,我們太看重我們的孩子,每一句話都當真,每一個動作,都看在眼裡,我們的仔細照顧,緊跟不捨,都在在讓我們的孩子醒覺,不得裝傻!
我們面對這一個清醒的世代,我們要如何來保護他們形塑身心靈的生命力?
我們要學著裝傻!冷眼旁觀!輕描淡寫!泰然處之!所有的界線,用在大人身上,我們規定我們自己守住界線,不是讓孩子去守規定,孩子是追隨我們,我們不說不做,他們會遵從!我們在孩子動手之前,我們已經先防備,不是用說的,而是用看的!
我舉例:當我家兒子三五歲之間,我有機會與外籍華德福老師面對面在家裡聚餐,我親眼看見這些外籍老師與孩子的互動,完全不同於我們這些在地家長!沒有太多的談論,讓孩子自在,不主動去介入孩子的存在!
噯呀呀!我實在不喜歡談論這麼嚴肅的話題,但丁弦老師希望我分享一點點!真是不習慣說這些!但是,我偏偏喜歡跟小小孩在一起工作,我會看到這些小小孩的負擔!
我們大人稍做改變,孩子就可以呼吸了!整個形塑力量會出來,生命力自由運作,大人小孩都會覺得輕鬆自在!

2011年8月28日 星期日

我家老爸說很懷念跟兒子獨處的幸福!

當然,對於我們這種老父少子,相對地要更珍惜與孩子在一起的機會!小時候,我們夫妻輪流騎著腳踏車到幼兒園接送兒子,坐在腳踏車上,兒子可以跟他爸爸滔滔不絕地說不停,一直到家門口!現在,外子有感受到跟兒子獨處的機會愈來愈少了,上午搭傳蓁阿姨共乘車去小學,下午爸爸開車載兒子與周道回家,老爸開始懷念自己跟兒子單獨在一起騎著腳踏車閒聊的幸福!
突然!他決定早上要繼續騎腳踏車載他去上學!趁現在腳踏車後座的兒童椅,還裝得下兒子嬌小的個兒,等他再長大些,就陪著他騎腳踏車一起去上學!學校規定小三才能騎腳踏車上馬路,還要接受學校路考通過才行!我看著外子汗流浹背地踩踏著他的老爺KHS功學社腳踏車,滿足地出發!很多熟識的家長看見了,都覺得外子上坡路都快要給它騎不動了!真是有夠累的!這就是他們父子倆搏感情的方式,我支持他們!
轉眼間,兒子又長大許多!我最近在做雞家族毛線編織,兒子說他也要試試看!或許從小看我拿著棒針做事,他也很快地上手!自己完成了一隻比較像小鳥的雞!我還很懷疑,有誰幫他完成的,原來是有樣學樣,沒樣自己想呦!
兒子堅持要跟我做的雞家族一起放在教室季節桌上面,我說幫他做成吊飾,掛在書包上!結果他想出更好的主意,他要繼續編織小羊,小狗,小貓,小豬.....然後做成吊飾,他可以當作玄絲偶來演出!我覺得很棒!以後我們家可以做很多很多故事的角色,然後表演給來我家玩的小貴賓們看喔!完全免費的!
很期待咧!

2011年8月26日 星期五

我們班上邀約我寫一篇兒子的介紹短文

我想了好久!
覺得很難下筆!
因為兒子一直在改變中,今天,明天的差別,有時是讓人驚奇的!
我無法有個整體描素!
但是看看自己,卻有一種深刻的感受,我也在改變,孩子是一面鏡子,他一直在反映我的改變!
當我看到兒子調皮,逞強,堅持,反抗,要求.....等等負面行為時,我會直覺地反省,我可能要柔軟些,溫和些,輕聲細語,好好說話!
兒子現在是小二生,我還有機會藉由他清楚明白反照我的言行舉止與內在修為!
等九歲,兒子的自我長成,就不會百依百順的,到那時更是考驗我的內力,並檢測八歲之前,我跟兒子的信任合好度!
我想了好久!
很難下筆!我的兒子因為我的為人處世,教養態度,而隨時轉變!
此時此刻,是我看待自己最佳的時機!
真該寫一篇自我介紹!
我很感謝自己老來得子!我因為兒子而重新走過童年,過去錯過的機會,我現在實現!我的創意因為兒子的教育方式而被開啟,我的生活因為兒子的學習,而充滿樂趣與希望!

未來的孩子,呈現兩極大人世界的樣貌,而且壁壘分明,堅不可攻!
我現在經常遇見不同理念的大人帶大的不同氣質孩子!
而且很容易區別!差異度很大!

所以我看著我的兒子,調整自己的心性,當做調整自己的一種尺規,我很感謝我的兒子!

當然,每一個家庭的大人,都可以從自己孩子身上看見自己的美好與不足!
我們大人該如何榮耀我們的孩子!努力當一個身心靈平衡的大人,是最好的回報!
我們的孩子已經來教導我們,我們不用期待他們來榮耀我們!

我們的孩子已經用他們一生的命運作為籌碼,只為了來帶領我們走上善美真的境界!

我們奉獻給原生父母的一切,現在要在孩子身上獲得滋養與安慰!如果我們看得懂原生父母,自己,孩子,三者親密的關係,就會明瞭,從哪兒失去,從哪兒獲得!下一代真得帶著滿滿的愛來救贖我們!我們也同樣地回報我們上一代!只是我們更有能力,看懂孩子的犧牲奉獻!

孩子生性好壞,可以靠我們的心性對應,而雙雙改變!
真得不簡單!但是真得很有用!

簡言之,要認識孩子,不如先認識孩子的爸與媽,四十歲的孩子,才是真正的自己,之前都是父母的身影!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們的先師---孔夫子---明察秋毫,言之有理!我現在終於懂了!

2011年8月21日 星期日

什麼樣的音樂對幼兒比較適切


親愛的共學媽媽們,暑假愉快!
我們的姐妹桂蘭問我,什麼樣的音樂對幼兒比較適切?
根據Albert Soesman醫生的十二感官書中寫著,聽覺感官,媽媽的聲音是最好聲音,對孩子是最好的!
人的聲音,自然的聲音,狗吠,貓叫,雞啼,鳥鳴,蟲聲,水聲,風聲,環境的聲音,只要不是噪音,都是好的聲音!
不聽CD,因為沒有感情,沒有溫暖,沒有人味,它是一種電子合成音樂,即便它是古典樂曲,也帶著機械的冷漠!
人聲,自然聲,若要哼唱,吹奏樂器,盡量找五音音樂,古曲,民謠,很多是五音音樂,Re Me So La Si ,我們會漸漸地收集五音樂曲,讓大人們熟悉!
五音笛,Lyre在我們生活中最容易取得,我們會成立社團,一起來練習五音曲目,歡迎媽媽們一起來參加!
Lyre直接進入神經系統,所以它能安穩孩子的睡眠,舒緩孩子的不安!
木笛進入呼吸系統,小一生學習木笛,剛好是協助孩童發展呼吸系統,最好的輔助活動!
小提琴進入皮膚底層,按摩肌肉
木琴進入骨骼
鐵琴,金屬笛,進入肌肉,不像木製樂器那麼深!
幼小的孩子,媽媽的聲音,木笛,Lyre已經很足夠,不聽CD,不處在噪音的環境中,這樣對於孩子的聽覺感官,算是有保護到!
按照十二感官的聽覺感官練習,人的聽覺感受遍佈全身,不僅在耳朵!
我們的孩子幼兒時期用聽的,不彈奏樂器,不把玩樂器!
小一木笛,小四小提琴,有一定的學習階段,為了配合孩子的物質體發展,與乙太體運作! 星芒體這一個部份要保護,不要太早開啟!否則會引響乙太體物質體的健康運作!
打擊樂,鋼琴,都是打擊樂器,共鳴的地方在腹腔,會提早性成熟!吉他的共鳴腔也貼近腹部,同樣有此顧慮!
以上是我粗略地將我所學到的跟大家報告!
歡迎一起購買十二感官中譯本,博客來有賣,很便宜,原文書一本980元,中譯本只要220元打九折
這是一本華德福教育的基本書籍
所有的教育架構,都建構在十二感官的保護與發展次第中
我們的孩子還未上小學之前,是孩子的黃金期,我們要好好把握,七歲過後,進入華德福學校的好處,是讓孩子的不足不至於更壞而已!我不是唬你們的!是人智學者在在地提醒!
所以有幼兒的媽媽們,正是時候,好好學習,我們自己也會成長最多!
我無法三言兩語告訴大家所有我知道的事情,只能想到什麼說到什麼!
祝福大家!

2011年7月25日 星期一

工作與遊戲( 三 )

每次看著孩子遊戲與工作的圖片,最讓我心動與讚美的是孩子們的認真,專注,投入,看著孩子的動作,姿態,四肢的敏捷,在在透露著愉快,自在,自由,活著,開心,呼吸的生命力!
我好喜歡看到孩子自由地活在他們自在的活動中!
最重要的是他們是主人,而非被控制的或被迷住的!
孩子的眼神很不一樣,我可以看到他們眼睛中明亮的小星星,一閃一閃地發光,那是一種對自由的驚嘆,一種充滿肯定自信的眼光!
我很不喜歡說,看電視,打電動的孩子,他們有什麼樣的眼睛?!留著!大家有空觀察!
但是,我太愛看孩子們自信自發地從內心綻放,流露到眼睛的光茫四射,大人比不上!

工作與遊戲不可分喔!一但分開,工作沒有樂趣,遊戲變成亂玩,他們是一體兩面,我們開始來找些工作樂趣,遊戲義務,找回我們眼睛裡的自信小星星!

一閃一閃亮晶晶,我們的眼睛映著夜空的星星,那裡有我們的智慧,我們的守護天使,我們應該要回到健康愉快的生活軌道,找回自己的生命本質!

工作與遊戲( 二 )

我家兒子邀請同學來家裡慶生!再次證明,我們這幾個家庭成員,屬性真得很相似,你看囉!
爸爸樂在工作,外子當伙夫,其他三個爸爸忙著煎餅,我們在一旁話燒(台語)!

我們陪著孩子們,認真地吃喝,盡我們的全責,享受爸爸們的愛心與熱情!
從爸爸工作的神情中,我看到生命力激起的火花,他們三個爸爸,廚藝一流的,使用外子設計的戶外節能灶,更能發揮到淋漓盡致!
我太喜歡跟這幾個爸爸一起玩樂了!個個是工作高手!

再次證明工作中有遊戲的樂趣,遊戲中有工作的責任,我們可以看到大人散發出來的哈里路亞!人類真得該重新思惟一下自己的工作與遊戲,讓自己的生命重新發光發熱,像孩子一樣可以不眠不休地玩,一點都不累,而且在當中充電滋養!

同樣地,我們賦予孩子有意義的遊戲,孩子也會從中學會有趣的工作,貼近自己心靈的工作,幫助孩子找到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關係。長大了可以從事工作與遊戲不分的志業,而非維生的工作而已!這是很大的發現囉!.......我們這個世代沒有被照顧好的層面,我們來試著給予我們的下一代機會.....這個世界會有不同的光采與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