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十年級表演的個人觀感 written by 賴吉仁
觀賞了十年級孩子的表演, 心情是有些複雜的, 因為這不是單純地看一場表演, 這場表演的時間軸必須向前回溯自冬季節慶宣布開始, 還要向後延伸到未來(十)數年, 才能真正知道這場表演的意義與影響. 所以很難一言以蔽之地評斷與論定.
其實看到孩子賣力投入的表演, 我個人對於他們舞台的表現是非常肯定的, 以一群從小缺少自然洗禮與鍛鍊的都會孩子, 能有這樣的表現, 實屬不易, 值得肯定. 我也相信原民舞蹈讓孩子學會如何重視群體合作, 對孩子是非常正面的, 而舞蹈中力與美的融合表現, 也讓正值青春期死氣沉沉的孩子激發出旺盛的生命力, 這也是非常寶貴的.不過在華德福學校, 我們必須要看到的恐怕不能僅止於此.
說來很無奈, 每次國際場合需要呈現代表台灣的表演時, 這樣的尷尬就會出現, 我們這群主導台灣社會的漢人, 似乎拿不出甚麼真正足以代表台灣的內容(雖然如歌仔戲或布袋戲等足以代表, 但此類精緻文化會產生不同文化間的隔閡, 較不易為外國人士欣賞與了解), 所以通常最後都會打原住民的主意. 這似乎是個不得不的最好選擇, 但對這群漢人來說, 原住民文化其實就像外星文化一樣, 距離我們的生活是十分遙遠的(比起歐美日本許多外國文化還陌生), 當我們完全無法內化這文化的同時, 如何能深刻地呈現內在的神髓? 當然最後只好流於形式表面的歌舞表演, 但我們又缺少原民天賦的歌喉與肢體力道.
當然期待一群大孩子在短短三個月的集訓後就能表現出神髓顯然是太過苛求的, 這群孩子的表現其實已經讓人驚艷! 不過這或許不是最重要的課題所在, 因為我們不是單純的藝術表演團體, 所以表演得專不專業並不是重點, 這裡是一所關心孩子的學校, 所以這樣的演出會帶給孩子甚麼, 似乎才是我們最需要去思考觀察和重視的.
這當中師長的引領應該會是關鍵角色, 而這當然關係到規劃整件表演計畫的原始初衷, 師長希望藉此帶給孩子甚麼? 而過程中師長對孩子的觀察與適當引導也將有很大的影響. 如果是希望讓孩子學會團隊合作並充滿生命活力, 如前所述, 是肯定的. 但我們能依此自認足以代表台灣原住民在世界舞台展現嗎? 當然不能, 充其量我們只是借用原民舞蹈呈現台灣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 不確定我們的孩子在獲得掌聲的同時, 內心萌發的是甚麼? 是激情還是感動? 是驕傲還是謙卑? 是外放還是內化?
表演結束了, 但功課才開始, 相信這次瑞士歌德館原舞表演的餘波, 會在這群孩子的內心蕩漾許久, 如能小心善加引導, 或許能讓孩子終身受用; 但如刀之兩刃, 小小年紀, 就能有機會在國際舞台大鳴大放, 這樣的大力道揮舞, 對於初出茅廬的孩子, 有時是很容易會傷到自己的.
至於學校當晚表演現場完全沒有入場年齡限制, 許多幼齡孩童在現場, 似乎也是值得商榷之處. 除了一般表演場設限的目的之外, 我們有更重要的考量—保護孩子, 這該是個必要的堅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