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in Bacchus,今年七十歲,來自紐西蘭,土木工程博士。他在紐西蘭的一個BD有機農耕農場長大,父母都熱衷于人智學和魯道夫·史坦納。在奧克蘭大學,學習土木工程專業,獲得博士學位。之后和妻子戴安娜(Diana)一起在英國愛默生學院(Emerson College)學習華德福教育課程。然后,在英國一所華德福學校開始了四年的教學旅程,教授的是科學、數學和木雕。之後,回到紐西蘭,幫助哈斯丁(Hastings)華德福學校建立了紐西蘭的第一所華德福高中,同時執教了8年。之後,作為主課老師,帶了一個班從1年級到8年級。1993年,Robin博士接手Taruna培訓學院院長職務,在接下來的17年中,主力運營和發展這所史代納培訓學院,Taruna學院在Robin和他的同事的努力下,健康發展并富有生命力。2009年底從這一職務退休,成為一名顧問。從2010年起,Robin博士將為亞洲華德福教育運動提供教師職前和在職培訓研討會和課程。目前受邀指導台灣磊川華德福實驗學校創建高中,做教學顧問;其妻為資深華德福幼教老師。
Robin老師已經在慈心華德福教育實驗學校工作了半個月了,星期五一早他就要搭機到大陸,賴碧芬特別在他滿滿的課程時間表中,談妥一個最終的時間,星期四4/26晚上6-8點鐘,就在你所熟悉的幼兒園,我們一起來認識自己,學習如何當一個父母。
以下是當天演講口譯者陳脩平整理出來的筆記,提供給當天想去參加,卻無法成行的朋友們參考!
*********************
家長常常期待一個完美的老師,並且立即出現在孩子的班級裡,但是一個好老師的培養需要很長時間, 若家長沒有耐性等待陪伴, 只會批評老師(當面或私底下), 只會逼著老師去別的地方去當那裡的完美老師, 這是我們樂見的嗎?
即使一個上過三年全職華德福師訓的人,他是在進班第一天面對一群孩子的那一刻起,才開始學當老師的, 並且了解到自己知道的有多麼少, 師訓只是在他的腦袋裡塞了很多東西, 但從實際教學那天起, 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才能漸漸成為一個好老師, 我的經驗是約莫需要8年, 才能養成一個夠資格也有自信心的好老師。
以上是從家長面對老師時的期待來講, 以下要介紹在師訓課程裡指導老師們如何變成一個好老師的方法, 任何人都可以應用, 家長也可以, 稱作行動研究, 是一個四步驟的循環:
1.在一天的結束時,靜坐省思一日的種種,一開始先不帶批判性地,只是像看著故事發生一樣,把一天的經過一件件重新回想, 然後開始與自己對話, 問自己問題,今天課堂裡發生哪些事是不在預期內的?為什麼會發生?為什麼備課時沒有能夠預想到?下次發生同樣的事情能不能更好地處理?
2.入睡前,帶著那些問題在心裡,每個人都有守護天使,睡眠時就是與守護天使溝通交流的時間, 早上睡醒時, 看看腦海裡是否留下一些想法或觀念, 那或許是問題的解答, 或許是守護天使留給我們的訊息。
3.開始一天的授課計劃,以視覺化的方式想像今天一天將會發生的事情,好像在眼前看見那些情景的影像, 以這樣的方式來備課。
4.實際授課時,不要只固守授課計劃,也要觀察,仔細地觀察每一個孩子如何領受你的教學或是在課堂裡經驗到了什麼, 也觀察是哪些細微的小事件讓課堂開始偏離你原先的計劃。
日復一日重覆上述四個步驟, 做一日規劃時以視覺化的方式看見你想要在課堂裡發生的事情, 回想時也用視覺化的方式看見已過的一日如何進行的, 然後比對實際情形和你的規劃, 檢討之間的差異是如何產生的,大家閉眼想像一下, 把我所說四步驟裡的”老師”全置換成”家長”。
大家知道人智學裡有四種氣質的說法,每個人都有天生的或是主導的主要氣質,做為一名老師, 很重要的是仔細地觀察孩子是屬於哪種氣質,同樣重要的是老師要讓自己熟練地運用這四種氣質, 揮灑自如。
行動研究的四個要素裡, 正好可以練習四種不同的氣質:
1. 回想時需要的是水相特質, 平靜安穩地坐著, 像個旁觀者一樣地看著事情的發生和經過
2. 入睡到清醒的那個過程, 在心底帶著問題, 深入地思考, 那是土相的特質在作用
3. 開始新的一天之前的規劃時間, 要發揮火相特質, 把腦海中得到的新想法付諸行動
4. 教學及面對孩子時, 需要風相特別, 因為需要對每個孩子都保持興趣, 關注到每個孩子, 同時也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對世界上在發生的事情懷抱興趣
關於親師溝通
1.每個家長很自然地希望給自己的孩子”最好”的, 在一個班級裡, 若有30名孩子60個家長, 一個老師如何可能同時給所有人”最好”的?若每個家長都去和老師談自己的孩子,要求老師額外的”最好的”照顧, 老師還能顧及教學嗎? 因此, 我建議要形成一個”共同體”, 最好親師之間有一個固定的聚會,所有家長聚在一起和老師談,每個家長談自己孩子的事情時,其他家長也都聽到到, 大家一起來經營班級, 協助老師
2.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溝通,就像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老師在給學生回饋時,若是批評意見一大堆,學生就像是看到一張充滿紅色叉叉的考卷,根本不會想去改正,只想把它丟掉,如果能先找出一兩件學生做的好的事,具體地指出並加以讚美,接下來再點出一到兩件需要改進之處(一次講一兩件事就好, 太多了無法吸收, 先聚焦, 從小問題小錯處開始調整),面對老師也是一樣, 先肯定先讚美再提出不同意見或是批評
3.半開玩笑的話, 如果你自認已是完美的家長才能批評老師!
4.親師溝通的前提,認知雙方的方向和目標是一致的,帶領孩子長大成人,可以自我主宰,成為世界公民
關於教育的目標
1.華德福教育和主流教育思惟的一大不同是,通常學校會有來自政府,大學或經濟環境的壓力,產業界需要怎樣特定技能的人,學校就要訓練出這樣的人,但華德福教育在抵抗這股壓力,要讓孩子找到從內在發動的人生使命,雖然華德福學校從一間菸草工廠開始的,但卻不是要培養工廠工人,不是在配合外在世界的需要,孩子可以當工人,火車駕駛員,醫生或律師,但是要他們自己覺得那是他的人生使命, 而不是說他是被訓練來從事某種職業的
2.大學以前,一直到12年級, 都是通識(或稱博雅)教育, 什麼都學, 不一定是天生擅長的, 但都去經歷, 從中找到自己的天命
3.若要進大學,在華德福高中裡有安排13年級的課程,準備大學入學考試或大學預科教育,德國的研究指出一般傳統學校的高中畢業生大學入學考試及格率6%,華德福畢業生的及格率是42%, 因為那是孩子自己想做的事,就會全力以赴,紐西蘭的經驗也是如此,大學喜歡收華德福畢業生, 華德福畢業進入大學的學生上課認真,會仔細思索問題,和教授討論,不是來”由你玩四年”的
4.因為華德福教育在台灣紮根歷史還不久,慈心目前正在開創第一所的華德福高中,家長不時還是會感受到社會主流的壓力, 這是可以理解的, 建議學校或家長可以探訪國外的華德福高中, 看看一路由華德福體系培育出來的孩子樣貌如何, 了解華德福教育的可能性, 就會有信心了
5.大學以前(12年級以前)還是要留下充份的時間和資源,讓孩子去探索自己,找出自己的人生使命, 不要急著塞給他們太多的實用技能或培養考試技巧
關於家長能如何協助學校或是老師
1.為孩子設立界線培養紀律是重要的,沒有紀律的孩子在學校無法學習,如果讓孩子覺得自己可以為所欲為,進到學校就會不適應,給予孩子自由應該伴隨著責任要求,多一點自由就多一些責任,家長並且要觀察孩子在目前的責任是不是已經做得很好了,若不行,就不該進一步開放更多的自由
2.要讓孩子有感受到”阻力”的經驗,這個經驗可以使他們學習怎樣是合宜的行為,若只是一味地讓孩子自由,父母不加以阻止,孩子就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3.要讓孩子知道規則及界線是父母設立孩子遵守的, 父母在執行規範時態度要堅定
紐西蘭辦學經驗的啟示
1.從1975有第一所華德福高中,那時全紐西蘭只有一所華德福學校,到現在有12間華德福學校, 其中有4間辦到高中,這是一條漫長的開拓之路
2.與政府部門的溝通不可免,從全私立,到拿部份公家補助的半公立,到全公立學校,各有利弊得失
3.華德福高中之間的串聯合作,影響立法,訴諸大眾媒體,把危機變成轉機,社會大眾因此開始了解華德福教育是什麼,學校招生人數開始增加,師範學院裡頭也開設華德福教育課程
4.華德福高中與大學院校之間的建教合作,為孩子的升學開闢出路
2012/04/26
4 則留言:
感恩~謝謝您的分享~
您好,那天演講中,還有提了四個氣質的孩子及如何讓自己成為帶領一個班上四個不同氣氣的老師。
謝謝你!我已經請脩平再回顧一下,也請外子加減補充遺漏。我會盡快貼上來!
感謝!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