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9日 星期六

如何對孩子最好? By 賴吉仁

這些日子為了孩子班上的事, 心情不免有很大的起伏, 而這幾天身邊的幾位師友也不約而同地提醒我們帶著意識檢視自己目前的狀況, 是否情緒主導了大部分行為, 而這樣是否對孩子最好? 是否多數情況是因為溝通不良而導致目前的緊張關係? 我們是否因為情緒影響而過度敏感於班導的一言一行? 我們是否已淪為單純的意氣之爭只為了爭個輸贏?
我必須承認, 確實是有不少情緒的影響, 而目前我們最關心的當然是如何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
與孩子班導間的溝通不良是不爭的事實, 但不應是單方的責任, 需要有一位公正有力的第三人居間協調, 才有機會化解誤會; 沒錯, 只不過誰能扮演好這個腳色?
回過頭來看, 我們所在意的問題, 似乎也可以不用那麼嚴肅的看待(就像多數家長一樣), 但這些問題真的都沒有重要到需要在意嗎? 真的華德福教育是該有如此不同的樣貌空間? 難道我們堅持落實華德福教育精神也是一種一致性的期待( 以下是好友給綺文信中的摘錄: 常有人問"從靈性科學的觀點來看, 什麼才是正確的教學法?", 正確的答案是"靈性科學下最佳的教學法, 乃是盡可能多的教師能全心投入靈性科學, 並獲得從中而來的感受", 當然, 較之直接閱讀人智學中教育之藝術的書本資料, 這條路是慢得多了, 人智學始終被問到一個問題, "靈性科學對某某事情的看法是什麼?", 然而人智學其實並沒有所謂的看法, 或者, 如果你喜歡, 也可以這麼說"人智學對事情的看法與生命本身一樣多樣! 靈性科學本身必需成為生活, 我們必需吸收人智學並且將之帶進生活中, 然後才能在生活的各個領域中開花結果, 而使生活變得乏味的, 正是人類對一致性的需求, 表象的科學需要這種一致性, 而靈性科學卻提供了更多變與多元的觀點, 這些多變性乃是屬於生命本身所有的, 因此靈性科學乃能帶給生命最大程度的轉化.那是我說華德福沒有"定型"的原因, 也因為不定型, 才能是自由的.因為面前一代一代的孩子, 他們的業力和使命多麼的不同, 人智學教育因此不可能有固定的樣貌,只有一個共通的基礎, 就是面對眼前活生生的孩子,我相信妳懂, 但是在很多與學校/老師的討論或爭論中, 雙方似乎都離開了這點, 變成大人的意見;路線;意氣之爭,我覺得這對促成更深和更廣闊的了解沒有幫助 )?

一位華德福老師提醒我們, 在14歲之前讓孩子有過多的價值判斷(judgement)對孩子是不好的, 我相信, 我也願意提醒自己小心, 這也不正是因為我們相信人智學的理論而願意努力遵循實踐(盡量不逾矩), 但當我們以類似的方式提醒班級或學校正在進行的課程或事物可能對孩子不恰當時, 似乎又會被解釋為"華德福不該被定型, 必須是自由的", 那華德福學校(教育)是沒有任何界線或基本精神(矩)該遵循的嗎? 如果可以不需要有任何的基本精神和原則, 那與一般開放式教學森林學校又有何差別? 刻意努力推行華德福教育的目的又何在? 或說我們如何等待盡可能多的教師能全心投入靈性科學, 並獲得從中而來的感受"?!

很多人也覺得我們很奇怪, 放著好吃的聖誕大餐不吃, 買個禮物讓孩子開心不做, 快快樂樂地享受聖誕節不是很好? 為什麼還要去探討聖誕節的意義? 還要去檢討聖誕節只剩下禮物和聖誕大餐過於物化? 似乎我們努力帶著意識在生活中追尋每件事本質意義的行為反而成了一種偏激的表現? 但現今的世界, 不就因為多數人沒有帶著意識生活而導致物質與精神環境持續沉淪?
沒錯, 假如真得選擇在家自學,必然會是一條非常辛苦的路, 也有非常多未知數需要面對, 也無法確認保證對孩子一定是個最好的選擇, 當下我也無法有答案! 人生就是得面對一連串的抉擇, 就像從琳瑯滿目的巧克力盒選一顆, 入口前是無法真知其滋味的! 當然生命的抉擇絕對無法像選一顆巧克力那麼單純地賭運氣, 但我們也只能在我們有限的能力下努力帶著意識去看去聽去嗅去感覺, 然後依此下賭注做出生命選擇! 而這選擇的結果就真是屬於孩子的路嗎? 每個孩子的命運不都與原生家庭有著莫大的關聯? 哪個人不都是因為父母所能所選所安排而造就出的? 這些都是屬於我們原本"生命藍圖"中的路嗎? 還是原生家庭的一切其實也就是我們生命藍圖中的一部分?

看著孩子搬出27個布偶圍放在床頭的景象, 我只能暗自掉淚, 但哭完了依舊得擦乾眼淚找出對孩子傷害最小的選擇, 不容易, 但必須找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