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9日 星期四

從華德福課程到華德福學校 轉載 黃曉星的博客

很多人接觸、了解和學習華德福教育之後,找幾個志同道合的家長,租一套公寓或別墅,或一個農家樂,一邊參加培訓一邊教孩子,努力在課程內容和教室佈置等外表接近華德福,因此自稱為華德福幼兒之家或學園,其實,從華德福課程到華德福學校還是有一段距離的。從2004年秋天,在成都成立了全國第一所華德福學校和幼兒園到2012年秋天,全國各地有了30多所小學和140多所幼兒園在實踐中。跟世界其他地方的華德福學校和幼兒園發展一樣,都是以非常小規模或家庭教育的方式開始。而很多家長迫切想知道如何判斷哪一所學校或幼兒園是華德福,市面上也許有些掛羊頭賣狗肉的幼兒園,說不准哪所自稱為華德福的幼兒園或學校就是冒牌的。對於不了解華德福教育的家長來說,實在很難去判斷哪一所是真正的華德福學校或幼兒園。

很多有孩子的朋友了解到華德福教育,並發現了華德福教育是一種接近完美的教育之後非常高興。同時,也發現了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學校或幼兒園,規模小,教師培訓不足,辦學條件差等,而感到沮喪。華德福教育目前在中國的發展,還是處於開創階段,中國目前沒有一所學校能把完美的華德福教育呈現給大家,可以肯定地說一百年之後,中國也未必有理​​想的華德福學校出現。很多家長期待的華德福學校是既能在讓孩子自由自地學習,又能順利進入名牌大學。如果要讓孩子上向書中描寫的那麼好的華德福學校,也許耐心地等上一百年再說吧!儘管華德福教育的發源地--德國,發展了將近一百年,在德國任何一所華德福學校裡,也可以看到不足的地方。華德福教育作為理念是完美的,只是實踐過程中,完美的理念和現實有些距離,因此,如果看到華德福學校或幼兒園的不足,只能歸罪於某所華德福學校的問題或某個華德福老師的問題,而不能歸罪於華德福教育。

首先,要了解為什麼有華德福教育。文藝復興後期的歐洲,人們懷疑宗教和教會,很多學者希望通過哲學途徑尋求人的生存價值和意義。史代納認為應從精神科學去探討,把他創立的人智學稱為精神科學。史代納認為教育應當成為改革社會的根本力量,通過教育,人的精神得到發展,社群關係和諧,社會才能文明。1919年德國斯圖加特的企業家艾米.墨邀請爾魯道夫·史代納創辦華德福學校,希望把人智學應用於學校,實現教育推動社會文明發展的理想。希望通過華德福教育幫助個人自我改造和自我修煉,最終達到社會革新的目的。在華德福學校建立之前,歐洲很多人都能理解和認同人智學,但是,史代納發現試圖讓成人的精神發展不容易,成人早已形成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成人必須在實踐中去體現人智學的理念。史代納希望通過華德福學校的建設和發展,老師、家長以及相關的成人能在此教育過程中和孩子一起成長。

華德福教育是一種理想化的教育,華德福學校的工作是理想化的工作,因此,從事華德福教育的老師必須是理想化的個體。全球各地的華德福學校創辦人,最初的想法也許只是為了自己的孩子接受華德福教育而辦華德福學校或幼兒園,辦學的目的本質上是自私的。當是,全球各地的華德福學校絕大部分都是非營利機構開辦,華德福學校或幼兒園不是贏利為目標,老師和家長都是全心全意為孩子的教育和豐富社區文化來經營學校或幼兒園,這樣,自然就吸引一群有理想的老師和家長,後來,他(她)們發現了或激發了超越自私和自我的理想。這群有理想的人,通過這所華德福學校而聚集在一起去實踐自己的​​理想。

同時,也有人聽說了當華德福老師是一個非常好的個人成長途徑,把華德福學校當自己修行的道場或廟宇,抱著這樣心態的人遲早也會帶著失望離開華德福學校。我們跟來應聘華德福老師面談的時候,問到,“為什麼選擇華德福?”的時候,應聘者都會說;非常認同華德福教育理念;學習華德福給自己帶來很多變化;華德福已經成為自己個人成長的途徑;並希望通過華德福教育而達到進一步個人成長,云云。我們再問到:“你能給予孩子,學校和社區帶來什麼?”這個問題時,大部分應聘者都茫然起來,這也說明了另類自私。希望通過華德福教育而進一步成長是可喜的,跟為自己的孩子獲得華德福教育而辦華德福學校一樣,都是從自私的自我開始。如果從事華德福教育不超越自我的需求,沒考慮到他人的、社區的、社會的需求,那只能說在學校裡實踐華德福課程而已。

華德福教育中國被越來越多人認同,但有些老師和家長只追求華德福教育的內容,關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使用的教學材料,以及校園的建設和教室的佈置等等,不太關注“我”作為老師是誰,“我”為什麼要華德福教育,“我”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2012年夏天在華德福教育高中教師培訓的時候,有些老師非常努力去研究華德福高中的教育大綱,在參加了教師培訓幾節課後得到的答案是:“華德福高中教的東西其實跟普通的高中教的大同小異,我們需要學習的是普通高中沒有的課程。”美國來的培訓老師不斷地強調,按華德福教學大綱,並教華德福學校教的內容,只是在實踐華德福教育的課程,並非是華德福教育。而教師如何教華德福課程,如何跟學生互動,符合華德福教育的理念才是華德福教育。而且,教師是什麼樣的狀態,如何在學生面前呈現自己,說白了,如何為人師表,才是判斷該老師是否是華德福老師。未能成為華德福教育的老師,組成的學校就不是華德福學校。如,美國一些charter school(特許學校),採用了100%的華德福教育課程,並聘請了接受過華德福教師培訓的老師教課,雖然這些學校也在實踐華德福課程,但是,北美華德福教育聯盟並不承認這些學校為華德福學校。學校如果未能給參與的孩子、家長、成人、老師和整個社區帶來積極影響,當然,有些人不容易被積極影響,只能說是實踐華德福課程,未能稱為華德福學校。

從華德福課程到華德福學校,必須符合華德福教育的一些基本原則。魯道夫·史代納創辦華德福學校的時候,把經濟和政治上獨立當成首要的原則。那些官辦的或公司辦的華德福學校,如果學校未能做到經濟和政治上獨立,教學活動不受經濟和政治原因左右,都不是華德福學校。華德福教育的另一個原則是教師治校。教師治校是指教師根據華德福教育理念,有教什麼,如何教,什麼時候教的自由和獨立,而教師團隊自己有權制定教學方案和實施方法,並自行評估。教師團隊成立教師自治委員會,簡稱為叫教委會,來保持承載華德福教育精神在學校教育中體現出來,教委會必須是為華德福學校社區提供各種文化和精神糧食,成為推動學校社區文明發展的驅動器。教師治校被很多中國新辦華德福學校或幼兒園老師理解為教師統管一切,教委會也被錯誤地認為是學校的最高權力機構,教委會不應是學校最高的權力機構,而是社區文明的引導者,在西方,校董會是學校的最高權力機構和法人代表,由校董會授權給教委會來負責教學,授權給教務小組來支持教師團隊的教學和負責學校的運作。

華德福學校是社區文化的倡導者,建立和諧的社群生活是華德福教育的基本原則之一。華德福學校通過學校的工作來改善人與人的關係。華德福學校都實行的共識性決策機制目的是實現每一位老師都有機會通過發言表達自我,同時,也學會為群體承擔責任。這種機制很容易造成衝突,由於學校是非營利機構,衝突的本質是人與人的關係,而不是利益關係。如果認識到在學校的教學和文化活動中,人與人的衝突就是不同人的氣質衝突,而不是利益的衝突,老師就有機會去改變和自我突破。每一位老師都是一個自由和獨立的個體,在群體,在學校中生活中,保持個體和群體的平衡。

人類的生活活動從早期的成群結隊狩獵為生到現在,人與人的群體生活依賴合作,這一生存法則並沒改變,只是合作的方式在不斷發生變化,現代社會生活需要我們學會跟更多人,更不同的人合作。同時,人類意識的發展,人的自我意識發展到了非常獨立的階段,人的自我意識發展獨立起來,帶來的消極影響是孤獨,難以相信他人,作為獨立的個體,在群體中要保持獨立精神,同時能跟群體合作是現代人最大挑戰。可以說,魯道夫·史代納在這個問題上看透了現代人(是指個體意識的現代人)的底細,他創立的人智學是讓不同的傳統宗教背景,不同的哲學觀點,不同文化環境的人,解決信仰危機問題,找到生存的價值和意義。他強調人智學只是一條可供選擇的途徑而已,而且,學習人智學不是通過關在屋裡聽演講,參加讀書會,自己聽錄音和看書,或通過各種靈修方式來獲得。人智學實踐性非常強的學問,必須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如在學校,農場,醫院,企業,銀行,治療,諮詢、藝術、建築等等,只要有人群活動的地方,都可以運用,其核心就是建立一個健康的社群關係。華德福學校的使命就是建立一個健康的社群,並通過教育下一代,在不同的領域中發揮自己的才能,既能自我定位,又能跟群體合作,學會合作之後並能導另一個群體往健康社群方向發展。史代納的話大意是:追求精神不是為了自我的精神滿足去追求,追求精神而使得物質生活麻木起來,追求精神是通過精神的作用在物質生活中呈現出不自私的本質來,因為精神離不開物質,物質離不開精神。

很多創辦華德福學校的朋友非常急於求成,急於把華德福教育本土化發展,或者是為了本土化而本土化,並知道為什麼要本土化。全球各地的華德福學校都必須有自己的本土特色,如果華德福教育沒有本土化的發展,就不能體現出華德福教育的本質。但是,必須理解華德福教育的本質,核心思想是什麼。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外教育被引進了中國,很多教育在實踐的過程中,要么是過度“本土化發展”之後脫離了原來的原則,要么就是各行其道。在實現華德福教育本土化發展的時候必須要清楚:是教育的理念呢?還是教育的實踐?任何的教育理念都不存在著本土化,如果把教育理念本土化了,就成為自己的理念了。不理解教育有理念和實踐的差別,在高呼本土化是混淆了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的概念。因此,華德福教育的本土化只能根據華德福教育的理念,在實踐中實現本土化。沒有認真學習華德福教育的核心理念之後,就討論本土化實踐,如其他很多東西到了中國之後就變質那樣,重要原因就是未掌握核心理念。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