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電腦桌前要寫這一篇是有點難受的,上一篇我寫到學校裡的某些孩子因為家長的酗酒問題而乏人照顧。其實這是生活在部落十幾年來的觀察與無耐,而一般人對原住民的印象也是停留在愛喝酒、不會存錢、即時行樂等等不好的印象。說來這些印象可以說是正確的,也可以說是不正確的。如果各位可以把自己的身份設定為原住民,也許你就可以理解這些在現代社會看起來不太好的現象。
台灣的原住民原本就不是漢文化體系,他們在台灣不知已生活了幾千年了,漢人在明清時期大量遷台,開始以較強硬的方式“理蕃”,對在台灣的原住民已有強大的傷害,各位可以想像漢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對鄒族的人來說是個強迫民族遷村的大惡人;還有許多原住民跟當時的“正當統治者”都有滅村的仇恨,這些反對當時統治者的原住民在所謂「地方縣誌」下都被紀錄成沒文明的蕃人反動。
我的部落港口村,在一百二十幾年前就有全部的勇士被清朝政府誘殺的紀錄,花蓮縣誌只有簡短的三百字記載,且縣誌當中一直強調“理蕃”,但這些歷史事件在部落的耆老口中講出來是如此的傷心及悲憤。當然我提這些不是要挑起族群仇恨,而是要大家試圖去理解一下現在的原住民是處在怎樣的一個歷史當中,包括他們的喝酒事情。
以阿美族來說,傳統的喝酒時期幾乎只有在豐年祭期間,但國民政府來了禁止大家釀酒,要喝酒請跟公賣局買,然後公賣局提供了很便宜的酒,於是原本自己釀酒的傳統沒有了,只有豐年祭時間才喝酒的習慣也跟著變了,傳統文化與價值在漢文化教育之下一點一點的崩潰。
漢人的社經模式進入了部落,原本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瓦解,部落的人不得不外出找工作,而面對外界的環境又有多少的不適應,語言、生活習慣、價值觀……。而大多數的人感受到的是歧視的眼光,就在這樣的環境中翻攪、否定自已、自卑,對下一代的教育也在這樣的否定當中形成。在這樣的形況下或許酒精成為一種麻痺逃避的工具,然後就一直惡性循環下去。
或許你會說,不會啊!大家現在對原住民不會有岐視的感覺啊!可是如果你問自已的內心深處,你會發現大家對原住民的接受度和對漢人的接受度是有差別的。以我自己的婚姻來說好了,我不知道碰過多少人問我,你的家人對你和原住民結婚難道不會反對嗎?你可以想見這個問題的背後所隱藏的意識嗎?
我的部落有很多優秀的人,有的對海很認識,有的對山很熟悉,有的有優美的歌聲,有的有豐富的肢體,如果這些人可以利用自己的專長找到發揮的舞台,也許他們可以找回一些自信,對酒的依賴會減少一些吧!對我來說這也是個難解的題。
也許在部落裡你會看到一群一群的原住民聚在一起喝酒,也請不要鄙夷他們,設法以他們的立場去看待這一切,也許你很容易會跟他們成為好朋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