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外子吉仁說,我想經常帶兒子回台北家走走,因為我家兒子自許自己是鄉下人,到了羅東夜市,大開眼界之際還說出:這裡就是台北嗎?
我跟外子一直站在物質文明的臨界點,我家兒沒去過麥當勞,沒去過101,不看電視,沒有聲光娛樂,我曾經稱揚Amish社區是我仰慕的社群典範!
偏偏我最親密的兩個好朋友是好好享受生活的人類,他們看待我帶孩子的方式,是有一些質疑!
今天Clare阿姨還預言我家兒長大一定會想大吃魚肉,即便他是胎裡素,不吃奶蛋,另一個親密朋友也說,他很想帶我兒去大吃一頓,因為長得古靈精怪,一點都不像小一生!他說我太限制兒子的飲食了!所以長不大,個頭看起來像幼稚園生!
我盡量想讓我自己的信念持平,不要太去約束我兒,畢竟孩子還沒有獨立判斷的能力,我只是先帶著他一起過我們認同的生活方式!
基於兒子從小就很少有機會見識城市生活,我漸漸地想帶他到處旅行,增廣他的視野!當然,前提還是要按照既有的生活約定,包括規律的作息與正常飲食!我先從拜訪朋友開始,然後帶他在朋友家附近走走,前一次在花園新城度假,兒子變得很溫和,我感覺是受益的!
此次我住在木柵,就近帶他去參觀動物園,搭捷運到附近商場走走,大部分時間,在朋友家度過!但是因為朋友是外食者,所以我們在外閒晃的時間增加!
這一趟外出雖然只有兩天假期,我觀察兒子其實情緒是起起伏伏的,因為阿姨家十分現代化,窗外就是101大樓的絢爛,還有麥當勞的大招牌,兒子很欣喜,隔天阿姨邀請他進入麥當勞,這是他頭一回走入麥當勞!以前聽其他孩子說去麥當勞的經驗,我兒不知所云,竟然不服輸地說,我去過 Familymart!Clare問我為什麼不能讓兒子來麥當勞,我回答這是一種象徵性,我不是反對麥當勞或是101,而這是一種象徵意義!
這一趟他總算如願參觀了麥當勞,而且上了二樓座位!
第二天晚上我們要去景美喝豆漿,我兒竟然要求要有二樓座位才行!結果外帶,到碧潭找地方坐下來喝豆漿!
我兒這趟去動物園,顯得格外有精神,雖然每個動物他都去拜訪,但是時間都不久,連忙趕下一個地方,所以我們走了好遠的路,看了好多動物!兒子很雀躍他自己走這麼遠,雖然很累,但是很開心!我答應他常帶他來探望這些動物朋友!
小一兒子開放所有感官接受外在事物的敏銳度還是很強,我讓他淺嚐一下城市的聲光,音樂,捷運,人群,他很好奇,相信他受到的衝擊不會少於我,畢竟他以鄉下人自居!
但是我會漸漸開放他的感官經驗領域!
仍在保護他的範圍內,適度地讓他嚐嚐都市文明的節奏與韻律!
我會觀察他回到鄉村之後的情緒反應,及言行舉止!
如果沒有太多不良影響,我們的旅行計畫會持續開展!
我很期待跟兒子單獨旅行,因為他很惦念父親,放心不下爸爸一人在家,但是我跟外子希望透過我們兩人的外出,讓兒子學會更獨立自主!
這算是我對兒子的期待!希望他能漸漸體會旅行的樂趣!
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城市文明與鄉村生活
我闊別台北兩年半,這當中我未曾回去台北!
對於都市的建設與發展,當我再度回到台北時,我真得有到了異國的感覺!
第一次搭葛瑪蘭爬上台北車站長途車轉運站時,一直在繞圈圈,爬上樓層,我們真得不知道要被載去何處?當我們被放下車來,進入站內,完全不知道方位!趕緊找指示牌,還好寫著我看得懂的中文,證明我還在國內,然後赫然發現搭捷運請至地下四樓!
有一種離家很久,返鄉生疏的感覺,要回家的路,怎麼突然地變得複雜起來!
這是回台北家的一次經驗!
接著.....又一次,我搭葛瑪蘭回板橋家,這才更神遊咧!
車子駛進四方環繞著高樓的小路上,我完全看不到天空,只看到一排一排的大樓外牆,窗戶,天啊!這種景像,在未來世界的電影中,才會出現!沒想到,未來世界已經提前來到!
當我在板橋長途車轉運站下車時,更是分不清楚東南西北,只好看著指示文字,往前走,經過一個空中走廊,從車站走到另一棟大樓,出現露天餐廳的餐位,很像國外捷運大樓的銜接方式,一出捷運,就在一棟一棟商圈大樓中竄流!吃街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大樓裡頭還有正式的商品賣場,我一時之間無法分辨那是什麼?
我一心只想找到捷運站3號出口,我在一棟連著一棟的大樓中找出路!心情是悠哉的,但是心思是困惑的!
這是我從小熟悉的環境嗎?
我見識到台北縣政府的辦公大樓,豪華氣派,氣勢非凡!以前舊縣政府的建築,跟現在的比起來,真是不及百分之一啊!
而舊行政中心,舊火車站,已經無跡可循了!以前熟悉的街景完全消失!
我對板橋真得愈來愈陌生!這幾年來,板橋的改變,真得太快速!
我在宜蘭生活,每天騎腳踏車走同一條路,看到熟悉的水田,經常讓我驚艶的是不期遇見的野生動物,我有種生命多樣性在我面前展現生命力的喜悅感,那是一種鄉村生活才會有的親密關係!
我在都市大樓中,我迷失方向,過往來來去去的人們,跟我沒有任何互動,我們只是經過彼此,還得小心翼翼地不要撞著別人!大家好匆忙,完全看不見別人,大家就這樣習慣性機械性地行動著!
我在鄉村遊走,常常見不著幾個路人,只有突然出現的鱉,水鳥,蛇,其他動物,偶而經過的農夫,車輛,幾次相遇之後,也都熟悉這是何許人也!
我再度光臨台北市,這次我用比較享受的心境,我悠閒地穿梭在人群之中,我呼吸著各種品牌的香水味道,聽著各種的店頭音樂,聞著各家餐廳的味道,我看到都市文明的富足,方便,消費能力!人們真得可以過得很優渥很享受,誰需要煮飯理三餐,外頭的餐廳此起彼落,店家處處林立,實在太方便了!只需花錢,就可以滿足食衣住行娛樂的需要,而且就在住家附近,搭捷運就像上下樓一樣方便!
我在鄉村生活,若沒上街去,就只有靠自己的廚房供應三餐,最常吃到的是認識的鄰家老農夫送來自家種的青菜,除此之外,就需要出去採買,或宅配服務!
這一次,我走在台北街頭,回顧以前在台北生活的場景,我努力地把自己拉回台北的節奏與步調!我好像有些跟不上!不是不習慣,而是回不去!
我跟物質文明脫節好久,在花園新城時就已經開始,練就我自理不外求的習慣,搬來鄉村,順理成章地繼續過不依賴外界太多的生活!
對我而言,回台北是一種轉換心情,鄉下村姑變不回去城市貴族,但是這種體驗對我來說,很珍貴,讓我有著另一種眼界看待都市文明!倒底鄉村生活需要犧牲多少,又獲得多少!
這是一種冷暖自知的選擇,沒有是非對錯,都是很棒的生活歷練!
我在兩個完全不同的空間進出,這種感覺很衝擊,我目前很享受這種時空驟變的感覺!我的身心靈被強烈地排列組合!而我在這強力搓揉當中,重新找尋自己,定位方向,讓自己的未來更明確,更光明!
感謝好友Clare,及另一位好友的招待,讓我有機會看清楚自己的現況!好朋友真得很重要!
對於都市的建設與發展,當我再度回到台北時,我真得有到了異國的感覺!
第一次搭葛瑪蘭爬上台北車站長途車轉運站時,一直在繞圈圈,爬上樓層,我們真得不知道要被載去何處?當我們被放下車來,進入站內,完全不知道方位!趕緊找指示牌,還好寫著我看得懂的中文,證明我還在國內,然後赫然發現搭捷運請至地下四樓!
有一種離家很久,返鄉生疏的感覺,要回家的路,怎麼突然地變得複雜起來!
這是回台北家的一次經驗!
接著.....又一次,我搭葛瑪蘭回板橋家,這才更神遊咧!
車子駛進四方環繞著高樓的小路上,我完全看不到天空,只看到一排一排的大樓外牆,窗戶,天啊!這種景像,在未來世界的電影中,才會出現!沒想到,未來世界已經提前來到!
當我在板橋長途車轉運站下車時,更是分不清楚東南西北,只好看著指示文字,往前走,經過一個空中走廊,從車站走到另一棟大樓,出現露天餐廳的餐位,很像國外捷運大樓的銜接方式,一出捷運,就在一棟一棟商圈大樓中竄流!吃街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大樓裡頭還有正式的商品賣場,我一時之間無法分辨那是什麼?
我一心只想找到捷運站3號出口,我在一棟連著一棟的大樓中找出路!心情是悠哉的,但是心思是困惑的!
這是我從小熟悉的環境嗎?
我見識到台北縣政府的辦公大樓,豪華氣派,氣勢非凡!以前舊縣政府的建築,跟現在的比起來,真是不及百分之一啊!
而舊行政中心,舊火車站,已經無跡可循了!以前熟悉的街景完全消失!
我對板橋真得愈來愈陌生!這幾年來,板橋的改變,真得太快速!
我在宜蘭生活,每天騎腳踏車走同一條路,看到熟悉的水田,經常讓我驚艶的是不期遇見的野生動物,我有種生命多樣性在我面前展現生命力的喜悅感,那是一種鄉村生活才會有的親密關係!
我在都市大樓中,我迷失方向,過往來來去去的人們,跟我沒有任何互動,我們只是經過彼此,還得小心翼翼地不要撞著別人!大家好匆忙,完全看不見別人,大家就這樣習慣性機械性地行動著!
我在鄉村遊走,常常見不著幾個路人,只有突然出現的鱉,水鳥,蛇,其他動物,偶而經過的農夫,車輛,幾次相遇之後,也都熟悉這是何許人也!
我再度光臨台北市,這次我用比較享受的心境,我悠閒地穿梭在人群之中,我呼吸著各種品牌的香水味道,聽著各種的店頭音樂,聞著各家餐廳的味道,我看到都市文明的富足,方便,消費能力!人們真得可以過得很優渥很享受,誰需要煮飯理三餐,外頭的餐廳此起彼落,店家處處林立,實在太方便了!只需花錢,就可以滿足食衣住行娛樂的需要,而且就在住家附近,搭捷運就像上下樓一樣方便!
我在鄉村生活,若沒上街去,就只有靠自己的廚房供應三餐,最常吃到的是認識的鄰家老農夫送來自家種的青菜,除此之外,就需要出去採買,或宅配服務!
這一次,我走在台北街頭,回顧以前在台北生活的場景,我努力地把自己拉回台北的節奏與步調!我好像有些跟不上!不是不習慣,而是回不去!
我跟物質文明脫節好久,在花園新城時就已經開始,練就我自理不外求的習慣,搬來鄉村,順理成章地繼續過不依賴外界太多的生活!
對我而言,回台北是一種轉換心情,鄉下村姑變不回去城市貴族,但是這種體驗對我來說,很珍貴,讓我有著另一種眼界看待都市文明!倒底鄉村生活需要犧牲多少,又獲得多少!
這是一種冷暖自知的選擇,沒有是非對錯,都是很棒的生活歷練!
我在兩個完全不同的空間進出,這種感覺很衝擊,我目前很享受這種時空驟變的感覺!我的身心靈被強烈地排列組合!而我在這強力搓揉當中,重新找尋自己,定位方向,讓自己的未來更明確,更光明!
感謝好友Clare,及另一位好友的招待,讓我有機會看清楚自己的現況!好朋友真得很重要!
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家長成長學苑剪影02
家長成長學苑美其名就是家長私塾!
我們一共有近四十位同學一起學習!
我們先從華德福教育基礎認識開始,然後朝清校長來跟大家Q&A,他在慈心陪伴長大的孩子,從中班一路長成高三生,他走了將近十四年的華德福老師生涯,他很願意跟大家分享這一路上他親眼所見的孩子成長歷程!他說他走了這們久的路,沒有什麼貢獻,但是他看到孩子的不同!
丁丁老師也來給大家上優律詩美,讓家長可以親身體驗傳說中的優律詩美!
我們於秋季班染了四種顏色的季節桌佈置用絲巾,冬季班開始,我們動手作季節桌上一年四季都會出現的大地母親偶!
這不是一個容易作的布偶,光是頭部,我們已經作了兩堂課,總算將標準頭型捏塑完成!
看著大家專注地型塑自己手中的頭型,真得很了不起!因為作手工的氛圍真得流竄著一股堅強的意志力,一種努力達成的毅力,整個教室充滿活力與元氣!
我很喜歡大家一起工作的感覺!而且是手作或勞動的事情,這是跟同事坐大辦公室各自盯著電腦螢幕,接聽電話,完全不同的景像與精神!
超好樣的!我們這群可敬的爸爸媽媽,還有一對恩愛的阿公阿媽,是我們的超級榜樣!
我們一共有近四十位同學一起學習!
我們先從華德福教育基礎認識開始,然後朝清校長來跟大家Q&A,他在慈心陪伴長大的孩子,從中班一路長成高三生,他走了將近十四年的華德福老師生涯,他很願意跟大家分享這一路上他親眼所見的孩子成長歷程!他說他走了這們久的路,沒有什麼貢獻,但是他看到孩子的不同!
丁丁老師也來給大家上優律詩美,讓家長可以親身體驗傳說中的優律詩美!
我們於秋季班染了四種顏色的季節桌佈置用絲巾,冬季班開始,我們動手作季節桌上一年四季都會出現的大地母親偶!
這不是一個容易作的布偶,光是頭部,我們已經作了兩堂課,總算將標準頭型捏塑完成!
看著大家專注地型塑自己手中的頭型,真得很了不起!因為作手工的氛圍真得流竄著一股堅強的意志力,一種努力達成的毅力,整個教室充滿活力與元氣!
我很喜歡大家一起工作的感覺!而且是手作或勞動的事情,這是跟同事坐大辦公室各自盯著電腦螢幕,接聽電話,完全不同的景像與精神!
超好樣的!我們這群可敬的爸爸媽媽,還有一對恩愛的阿公阿媽,是我們的超級榜樣!
2010年11月21日 星期日
Under the Tuscan Sun
我很久沒有看影片,昨晚夜深人靜,翻出來以前的DVD,決定看一下,很棒的Tuscan風景,很漂亮的義大利人!Diane Lane 演起來很清新自然!
我很欣賞Tuscan景色,看過這個影片,令人心情百倍爽朗!
這幾年自己變了很多,成了一個跟社會主流幾乎脫節的人,我平日講的話,我重視的事情,只有少數人想聽,我的朋友也碩果僅存!因為跟我在一起,很有壓力或許吧!
但是,我是從物質主流中走過來的,我也懂得吃喝玩樂,我也算有高尚品位的人,所以我並非全然反物質,是因為太博愛了,希望地球永續生存,才會變得有些禁慾殉道者的思維!
偶而我也會想放鬆一下心情,重拾以前的DVD,獨自好好欣賞,這種享受我還挺滿意的!
這部電影,劇情簡單,但是看起來很有正向鼓勵的作用!
若是心情煩悶時,可以看它一看,會讓人開心,Cheer up !
2010年11月20日 星期六
娃娃屋
今天的娃娃屋特別不一樣,因為淑照老師的大女兒,三年級的Domo,將她熟識的部落文化,帶入我家的娃娃屋中!
她將娃娃屋的布簾,用細毛線綁兩個角落,像搭帳棚一般地撐高起來,讓娃娃屋的內部向外作了延伸!
並且將竹籃子用細毛線串起來吊在娃娃屋周圍,乘放她們要用到的玩具!
Domo說要喝茶,兒子連忙去種地,Domo問兒子在作什麼,他回答我正在種茶,給你喝茶!
我看到娃娃屋遊戲的演進,證明我家兒子長大了!
我們幫兒子搭建的第一個娃娃屋,他才四歲大,當作一間秘密基地躲起來,留在裡面的時間不多,但是隨著邀請朋友來家中作客的機會增多,他跟娃娃屋開始熱絡起來!
有一段時間,我還懷疑這個娃娃屋會不會只是兒子的一個陳列物,他並不在乎他的存在!
但是,當他每次招待朋友時,就會發覺這個娃娃屋是他跟其他孩子玩起來的起點!
不管對方是安靜或活潑的孩子,他們看見兒子的娃娃屋,就很自然地融入這個遊戲空間,並且很快進入遊戲的氛圍中!
我在花園新城,經常看見其他孩子的娃娃屋,因為我們是一起跟著秋香老師共學成長的家庭,不管到誰家去,孩子總是可以很快地被娃娃屋吸引,很自然地遊戲起來!
但是,搬來宜蘭,很少看見同學家中娃娃屋!
不知道這個差距這麼大!
我以為,認同華德福教育的家庭,在宜蘭這邊應該是居多的,但是在家中實現華德福教育的家庭,確遠比花園新城的家庭少!
我深深感慨!
秋香老師這四年多來跟家長工作的成果,真是有明顯效果的!
最近,這一群跟著秋香老師學習的家長,有些家庭,也陸陸續續搬來宜蘭,我十分期待她們能將所學持續實踐在家庭中,然後在這邊,成立共學團體,延續秋香老師教導我們的居家生活,邀約更多新手父母加入,我們還是可以邀請秋香老師來指導,因為這是我目前看到最直接有效的學習方式!
做好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是輔助!
我們幸運地進入慈心,但是父母的家教才是孩子最大的影響!
我們正在努力手作大地母親偶
謝謝曉霓老師特別為我們佈置一個冬季季節桌!
她親手製作的天使們,真得好漂亮!跟她一樣充滿溫暖與祝福!
我們先從頭部做起,大家第一次製作布偶,有些生疏,好幾位爸爸,也卯起勁來,跟著媽媽們一起動手捏塑!
我正在等待曉霓老師幫大家拍的照片,打家一起努力工作,那種場面,就是溫馨感人!更何況是為了自己的家的季節桌,製作一尊大地母親!
她親手製作的天使們,真得好漂亮!跟她一樣充滿溫暖與祝福!
我們先從頭部做起,大家第一次製作布偶,有些生疏,好幾位爸爸,也卯起勁來,跟著媽媽們一起動手捏塑!
我正在等待曉霓老師幫大家拍的照片,打家一起努力工作,那種場面,就是溫馨感人!更何況是為了自己的家的季節桌,製作一尊大地母親!
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
新新人類的高等任務!
今天我跟孩子的老師聊天,感嘆為人父母不知道用愛的方法教養自己的孩子,讓自己的孩子在學習路上,扭曲坎坷,壓抑委屈,囂張拔扈,乖張不群,暴力相向,粗口相待......孩子有樣學樣,完全是在反射大人的家庭教養!
我們同樣地為孩子叫屈,但是我忽地想到人智學課程上的探討,孩子是來教導父母的!
我們若看著我們的孩子,就會看到自己的模樣!
如果我們完全不覺得孩子的行為有什麼不尋常,那是因為自己不接受或看不清楚自己行為上的缺點!
我們很明白華德福教育是用來教育家長的,家長不自覺自己需要改變及成長,孩子會完整回報我們家庭教養的因果關係!
這是自古以來不變的道理,家風端正向來是維持一個家族興旺的重要條件!
而我們大人的為人典範,正是家風傳承的依據!
孩子的未來,我們若活得够久,一定會看得到!
我們對於自己的身心靈現況,滿意與否,還來得及修為!
我們愈是滿意自己的精神生活,我們的孩子就會得到比較好的精神滋養,他們就會呈現比較好的行為及成就!
想到這兒!
我突然間鬆口氣!因為我可以不再憐憫這些被錯誤對待的孩子的現況,因為他們是在奉獻自己,解救他的父母!
我肅然起敬,滿懷感激對這些小人們深深鞠躬!
因為他們是乘願下來幫助一群過度文明化的人類,早日找到童年純真的自己!
他們真得是一群高等星球降生的靈魂!特地來幫助地球人類進化!
我個人很相信這個實相!小孩真得是大人的老師!
我們同樣地為孩子叫屈,但是我忽地想到人智學課程上的探討,孩子是來教導父母的!
我們若看著我們的孩子,就會看到自己的模樣!
如果我們完全不覺得孩子的行為有什麼不尋常,那是因為自己不接受或看不清楚自己行為上的缺點!
我們很明白華德福教育是用來教育家長的,家長不自覺自己需要改變及成長,孩子會完整回報我們家庭教養的因果關係!
這是自古以來不變的道理,家風端正向來是維持一個家族興旺的重要條件!
而我們大人的為人典範,正是家風傳承的依據!
孩子的未來,我們若活得够久,一定會看得到!
我們對於自己的身心靈現況,滿意與否,還來得及修為!
我們愈是滿意自己的精神生活,我們的孩子就會得到比較好的精神滋養,他們就會呈現比較好的行為及成就!
想到這兒!
我突然間鬆口氣!因為我可以不再憐憫這些被錯誤對待的孩子的現況,因為他們是在奉獻自己,解救他的父母!
我肅然起敬,滿懷感激對這些小人們深深鞠躬!
因為他們是乘願下來幫助一群過度文明化的人類,早日找到童年純真的自己!
他們真得是一群高等星球降生的靈魂!特地來幫助地球人類進化!
我個人很相信這個實相!小孩真得是大人的老師!
2010年11月16日 星期二
何謂阿嬤的修為
我開始當一個三歲兒的奶媽,我正在調整我自己的生活作息!
兒子已經是七歲兒,我們的作息有一半是學校生活,剩下的時間,只有午睡,點心,晚餐,睡覺!現在全天候育兒,需要作比較多的修正!
一天的作息,除了做飯,掃地,洗衣服,擦地板,作例行家事之外,其他時間都以孩子為重,自由遊戲時間,我可以做家事,藝術活動時間,我跟著孩子一起動手,午餐過後,一起跟孩子午睡片刻,下午兩點鐘,小一的孩子回到家,外子帶去午睡!起床大小孩子共享點心時間,接著一同自由遊戲時間!
阿嬤的修為是什麼?
慢慢慢!所有的動作放慢!
不催促孩子,只是在旁輕輕陪著
不教導孩子,只是在旁肯定微笑
不輕易生氣,凡事看淡孩子無心
放下大人的任何意圖
專心作一個溫暖陪伴者
我正在努力進行阿嬷的修養
帶著欣賞的心情陪伴幼兒的行為
一點也不難!因為現在的我不是扮演親生娘,真得比較容易放下!
親子關係,鬆就會有好結果!面對自己的孩子,更是要刻意地放輕鬆!
我正在轉換自己的教養細緻度,我的小一兒,看見我溫柔對待三歲兒,他也學會軟軟地輕輕地慢慢地跟著互動,我想他應該會覺得媽媽變得和氣可愛多些!
這是我在 Blue身上努力的功課,希望彌補我家兒子嫌棄我兇巴巴對他的印象!
真是感謝 Blue讓我學習溫柔婉約謙遜!簡而言之,比較甘願在家帶小孩!
兒子已經是七歲兒,我們的作息有一半是學校生活,剩下的時間,只有午睡,點心,晚餐,睡覺!現在全天候育兒,需要作比較多的修正!
一天的作息,除了做飯,掃地,洗衣服,擦地板,作例行家事之外,其他時間都以孩子為重,自由遊戲時間,我可以做家事,藝術活動時間,我跟著孩子一起動手,午餐過後,一起跟孩子午睡片刻,下午兩點鐘,小一的孩子回到家,外子帶去午睡!起床大小孩子共享點心時間,接著一同自由遊戲時間!
阿嬤的修為是什麼?
慢慢慢!所有的動作放慢!
不催促孩子,只是在旁輕輕陪著
不教導孩子,只是在旁肯定微笑
不輕易生氣,凡事看淡孩子無心
放下大人的任何意圖
專心作一個溫暖陪伴者
我正在努力進行阿嬷的修養
帶著欣賞的心情陪伴幼兒的行為
一點也不難!因為現在的我不是扮演親生娘,真得比較容易放下!
親子關係,鬆就會有好結果!面對自己的孩子,更是要刻意地放輕鬆!
我正在轉換自己的教養細緻度,我的小一兒,看見我溫柔對待三歲兒,他也學會軟軟地輕輕地慢慢地跟著互動,我想他應該會覺得媽媽變得和氣可愛多些!
這是我在 Blue身上努力的功課,希望彌補我家兒子嫌棄我兇巴巴對他的印象!
真是感謝 Blue讓我學習溫柔婉約謙遜!簡而言之,比較甘願在家帶小孩!
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一
提早練就阿嬤帶孫的修養
如果你問我
華德福教育最讓我感動的是那一個部分
我會毫無疑問地回答你
幼兒教育
我這次回花園新城
更肯定學前教育的重要性
我會投注我後半輩子的心力
專心在幼兒教養這一個重要任務上
謝謝上天的安排
給予我一個適當的機會
一個三歲的小女孩 Blue出現在我家
我想上天會透過Blue帶領我
證實我對華德福幼兒教育所見所思
我真心感謝上天讓我遇見這個孩子
因為這一次我將以一個阿嬤的角色來照顧這個三歲幼兒
我很推崇Beyond the Rainbow Bridge 作者Barbara Patterson女士,她已經是老祖母,更是我敬佩的地方!
我很喜歡Barbara 跟家長工作的方式,其實是我看到秋香老師正在做的工作,我忍不住地對自己說,這是解救人類的基礎工作,而且很適合老祖母來勝任,我一定當仁不讓囉!
Blue在我身邊,幫助我安住在這個家中,守住我飄忽的意識,鎮住我的魂魄,我要好好經營家庭生活,而且非做不可!
我家外子經常提醒我,我們熱情地想要告訴別人總總好事,不如我們專心實踐我們所知道的總總好事,簡單些,有效些,輕鬆些!
好像是這樣!我該早早覺悟,身體力行才對!
燒柴的氣味充滿溫暖喜悅
我好愛我家肉桂樹枝燒火的味道,甜甜的肉桂香氣,聞起來溫暖,開心!
這一次很特別的經驗,發生在我帶兒子離家度假一週,返回八寶,踏上自家的土地,進入我家小木屋,迎面衝上來滿滿的柴火煙霧,一股歡迎回家的甜甜味道,溫暖的氣味,讓我意外地享受這趟旅行之外,這個木屋男主人,我家外子,趕在我們回家前一刻,燒好柴火,煮上一壺熱開水,等著我們跟好友 艷如喝一杯咖啡!這一陣撲鼻的肉桂柴火,讓我感受深刻!
真得!此時此刻我才聞到小木屋的溫馨香氛,平日在家中燒龍眼荔枝炭火,家裡常常有人問起什麼味道這麼特別?我們都不知道該如何體會!
我對炭火情有獨鍾,常常想起營火燒著!大火光芒映滿每個人的臉,每個人看起來都好健康好開心!但是燒肉桂柴火,更是香氣繚繞!
此次離家一週,回家果然體驗了木屋滲出的香氣!但是香肉桂經過燒火,味道真是令人喜樂滿足!
好友 思霈曾邀我收集我家香肉桂枝葉,請她的先生幫忙在大學學校實驗室蒸餾肉桂精油!
結果很成功!
我決定近日,好天氣,我要來修剪徒長的枝葉,收集一袋袋,請思霈來家裡,或是我寄過去給這位大學老師蒸餾精油,我跟思霈說,我們來做這個產業,肉桂精油成為我家的產物之一,我可以拿它來以物以物,或以物易務( 換工) !
若有機會聞到肉桂香氣,就會明瞭這個氣味,竟能散發救贖,熱情,溫暖,解憂,愉悅,太陽的能量,化解寂寞,孤單,失落,頹喪,難過,絕望,........等等負面情緒!
哈哈!看來我家240棵香肉桂樹可以蒸餾很多香氣,我們可以分送甜甜溫暖給很多人!真是意外的收穫!
這一次很特別的經驗,發生在我帶兒子離家度假一週,返回八寶,踏上自家的土地,進入我家小木屋,迎面衝上來滿滿的柴火煙霧,一股歡迎回家的甜甜味道,溫暖的氣味,讓我意外地享受這趟旅行之外,這個木屋男主人,我家外子,趕在我們回家前一刻,燒好柴火,煮上一壺熱開水,等著我們跟好友 艷如喝一杯咖啡!這一陣撲鼻的肉桂柴火,讓我感受深刻!
真得!此時此刻我才聞到小木屋的溫馨香氛,平日在家中燒龍眼荔枝炭火,家裡常常有人問起什麼味道這麼特別?我們都不知道該如何體會!
我對炭火情有獨鍾,常常想起營火燒著!大火光芒映滿每個人的臉,每個人看起來都好健康好開心!但是燒肉桂柴火,更是香氣繚繞!
此次離家一週,回家果然體驗了木屋滲出的香氣!但是香肉桂經過燒火,味道真是令人喜樂滿足!
好友 思霈曾邀我收集我家香肉桂枝葉,請她的先生幫忙在大學學校實驗室蒸餾肉桂精油!
結果很成功!
我決定近日,好天氣,我要來修剪徒長的枝葉,收集一袋袋,請思霈來家裡,或是我寄過去給這位大學老師蒸餾精油,我跟思霈說,我們來做這個產業,肉桂精油成為我家的產物之一,我可以拿它來以物以物,或以物易務( 換工) !
若有機會聞到肉桂香氣,就會明瞭這個氣味,竟能散發救贖,熱情,溫暖,解憂,愉悅,太陽的能量,化解寂寞,孤單,失落,頹喪,難過,絕望,........等等負面情緒!
哈哈!看來我家240棵香肉桂樹可以蒸餾很多香氣,我們可以分送甜甜溫暖給很多人!真是意外的收穫!
2010年11月14日 星期日
這裡有個孩子向前走
翻譯者:友靖媽媽
華爾特.惠特曼,詩篇115,向前走的孩子(A Child Went Forth),收錄於牛津大學美國詩篇一書(The Oxford Book of American Verse),由R. O. Matthiessen擷選並做引論(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0),276
這裡有個孩子向前走
出自華爾特.惠特曼的草葉集
這裡有個孩子每天向前走
There was a child went forth every day
他第一個看見的事物
And the first object he look'd upon,
將是他即將變成的樣子
that object he became,
那件事物變成他的一部分
And that object became part of him
在一天中或一天當中的某段時間
for the day or a certain part of the day,
或在很多年或多年時間不斷的循環當中...
Or for many years or stretching cycles of years....
豪華版的季節桌
這是雅智老師在德國拍的圖片,我跟外子說這是豪華版的季節桌!
我家老公搖頭說,真是失去原本的精神性!
我連忙改口說,這可能是孩子的遊戲桌!
我也曾經動念想邀請媽媽們作布偶,爸爸們作小木工,這樣的玩具組合,市面上的商品絕對比不上!
但是,考慮到孩子們接受太多的物質滿足,孩子會不懂珍惜週遭垂手可得的自然素材,或太過要求高品質的享受,這是我們引領兒子成長,一直都很小心避免的!
不過,看到圖片中的景象,聯想到,大一點的孩子,若能自己動手為自己建造一個小小世界,還真得很不錯呢?
我相信孩子可以滿足在自己動手完成這些布偶及小木工的工作中!
我們大人可以從旁指導,或是一起完成!
想到這些,我鬆了口氣,因為我不必急著現在幫孩子作這一座農場,我的孩子會慢慢長大,我們可以一起建立很多小小世界,想著想著........就覺得很幸福了!
我家老公搖頭說,真是失去原本的精神性!
我連忙改口說,這可能是孩子的遊戲桌!
我也曾經動念想邀請媽媽們作布偶,爸爸們作小木工,這樣的玩具組合,市面上的商品絕對比不上!
但是,考慮到孩子們接受太多的物質滿足,孩子會不懂珍惜週遭垂手可得的自然素材,或太過要求高品質的享受,這是我們引領兒子成長,一直都很小心避免的!
不過,看到圖片中的景象,聯想到,大一點的孩子,若能自己動手為自己建造一個小小世界,還真得很不錯呢?
我相信孩子可以滿足在自己動手完成這些布偶及小木工的工作中!
我們大人可以從旁指導,或是一起完成!
想到這些,我鬆了口氣,因為我不必急著現在幫孩子作這一座農場,我的孩子會慢慢長大,我們可以一起建立很多小小世界,想著想著........就覺得很幸福了!
好友思苓的美國經驗談
written:思苓 ( 住在美國柏克萊郡 )
豬尾巴在"Elizabeth Henderson土城彈藥庫農園參訪座談”的留言:
最近幾年經濟不景氣,白人失業率10%、有色人種失業率20%,但是農場招募會員反而變得容易。原因:經濟拮据時,人們反而更重視食物、認同要買當地產品。請問為何會更重視食物呢
看到以上豬尾巴的留言.....
我想我可以很簡略以在美國生活的經驗,提供一些想法。不過根據美國生存法則,我一定要先在此聲明: 本人絕非專業,也絕不嚴謹周全。以下純屬個人認知。絕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但想保有美國憲法賦予的言論自由。
************
最簡單的說法: 人們發現自己的身心靈可能已經生病了,覺醒的時刻也就自然來臨。
************
二次大戰後美國成為政經超強國,資本主義社會/企業的唯一信仰就是“創造經濟”,也就是每季(年)“必須不斷”的提升獲利數字。
執行方法大概不外乎:
- 每季(年)“必須不斷”推出新的產品,並且產品不須有長期壽命,最好耗損汰換率要高,才能儘快促進再次消費。
-“必須”用“最少 最便宜”的原物料/人工/生產方式大量製造,降低成本。
-“必須”以廉價在連鎖超市銷售,鼓勵各戶人家大量購買。
- 每天二十四小時藉由媒體與廣告,創造流行(=同儕壓力), 對人民洗腦。 尤其在幼兒節目裡轟炸廣告,從小植入腦海的廣告效果最驚人。
食品公司不斷用矯飾虛衍的文字強調加工食品(processed food )才是最健康美味的食物:
- 譬如有各種維他命的添加,還有各種重口味的人工調味。
- 直接來自土地的食物帶有多種可怕致命的蟲菌病毒,加工產品才是方便乾淨安心的。
- 母奶營養遠不及奶粉等等。
- 大量消費就是富盛國力經濟的愛國表現等等。
他們努力誤導孩童和成人對食物的真正味覺感受與營養價值的瞭解。“真實的食物來源”早已被排除在多數美國人對“食物鏈”的想像之外,以為食物的來源就是工廠與超市。
而這樣的加工食品,真的像企業號稱的如此便宜嗎?絕對不是。
簡單的列了幾項:
- 原料到工廠到超市之間,層層的轉手利潤與運費。
- 企業運作的成本及工廠的成本。
- 廣告費用。
- 一次性包裝/運輸/單一大宗作物/農藥/基因改造物對環境的污染。
- 新鮮食物在冗長的運輸及製造過程中,已失去大量的營養價值與原味。
- 長期吃下這些加工物/基因改造物後可能衍生的醫療費用/薪資/身心損失。
(特別是在美國健保/就診是有名的昂貴。不過有趣的是,美國很大部份的 GDP 得歸功這荒謬的醫療支出消費 ~ 千萬不要輕易相信經濟數字啊)。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美國各級學校裡供給的或家長自理的午餐,最常見的是三明治(夾加工肉片/起司片 或 花生醬/高糖果醬,薯片,水果味的“營養軟糖”, 汽水/果汁, 真的一點都不誇張。在學校當義工時, 看著孩子們的飲食, 我常想, 給孩子們真正的食物有這麼難嗎?
(當然,有些學校已注意到這個問題 。在某些學區,托家長們的努力,已經開始提供在地產/有機種植的午餐了。)
在我居住的城裡:
ㄧ磅在地產/有機種植的洋芋 $1.29
一小包裝的薯片 $0.89
這ㄧ磅洋芋可以炸成多少包薯片啊!如果學校或家庭蒸個1/4磅的在地產/有機洋芋($0.33) 撒上海鹽,胡椒,香草, 不是更經濟營養美味嗎?
一磅有機蘋果$1.79 約是3-4顆
ㄧ包號稱是蘋果果汁製成的“營養軟糖”約是 $0.50
為什麼不給孩子洗一顆$0.60的有機蘋果呢?
可以從家裡帶上乾淨開水,幾分錢不到,卻消費一瓶 $0.89的礦泉水或碳酸飲料?
事實很清楚了,不是嗎?
說真的,形容美國人是被這些經濟操作玩弄恐嚇長大的,大概不為過。
很難想像,這個社會裡,不少美國朋友的父執輩抗拒從土地上新鮮長出的蔬果,只相信罐頭產品,還覺得更營養便宜 。 我的美國好友笑說,她的婆婆在超市看見一顆定價$2.39 的新鮮鳳梨不買,寧可買同價或更貴的一罐鳳梨罐頭。 公園裡也常常看見父母帶著嬰幼兒野餐,很費心的買了昂貴的有機嬰幼兒食品( 一瓶$1.19-$2.00),標籤上印著美食雜誌上的佳餚名稱,卻沒想到只要簡單磨個半根新鮮紅蘿蔔或香蕉(一磅在地有機紅蘿蔔 $1.29,一根有機香蕉$0.40), 就可以讓小小孩在這餐得到食物的自然滋味與飽足養分。
經過這麼冗長的說明,你/妳大概會覺得美國人的數學或邏輯真的這麼不可思議嗎? 嗯,很多美國人在這ㄧ波經濟災難天氣災難後,也開始反省了。
反省公共事物: 環境/政府/企業/經濟操作者/媒體/教育/同儕壓力/社會期待等等 。
反省自身: 家庭關係/社區關係/精神面與物質面的真正需求與平衡/生命究竟意義等等 。
景氣不好,自然環境壞了,人們得要聰明地求生存 (達爾文的進化論? ) 。 大多數的人開始覺醒思考什麼才是生命裡的最重要,所以對生活方式做了簡單的加減算術:
大部份美國家庭的房子裡,衣櫃鞋櫃車庫娛樂房早就被物質塞爆了,房子裡真正用到的東西可能是一半不到。多的是耶誕節“必須收送禮”傳統下,收到完全沒用處的禮。還是一時衝動消費後就擺著的東西等等。 時機歹歹,這種物質消費甚至可以完全刪除,剩下唯一真正有需要的消費, 就是維持生命的食物了。
然後再真正比較了:
- 食物的真正價格/營養/滋味 。
- 在經濟困難時生病,還得意外用上大筆醫藥費 。
因為越來越多研究報告指出美國人有著驚人的過動兒/過敏兒/肥胖/糖尿病等等患者比例,可能都與飲食習慣有關。
- 美國境內已經歷了超頻繁的天災,自然反撲,必須得為自身/家庭/其它生命/國土安全作些改變。
- 不再相信傳統食物供給鏈的真誠度。食品內容/農藥/基因改造/生產地等等是否如實標記。
- 為社區注入情感與經濟,讓疏離的美國人們開始交流互動 ,不再孤單。
- 到 CSA 裡,在土地上工作,重新與自身生命的根本連結。
美國新聞報導說今年種子業有翻倍(忘了是三倍或七倍)的驚人業績,因為家裡有院子有陽台的人,開始種植食物,空間不夠的,還利用倒掛吊桶的方式,開發耕種面積。 有需要購買食物的人為荷包/健康/為社區/為環境做有思考的消費,發展真正的智慧經濟。
現在美國人開始發問: 這樣好康的多贏經濟,為什麼我們自身竟忽視了這麼久? 但怎麼連政府/社會/各類專家/教育單位也把它閃過呢? 你/妳說呢?
我想發問的是: 為什麼多年來新鮮農產的價格低到完全不合理,食物的真正價格到底該怎樣計算? 消費者是否準備去改變與接受改變了呢?
2010年11月13日 星期六
推薦一本優質繪本------花婆婆
很簡單的內容,確很雋永!!
作一件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
這是一個好念頭,是一個浪漫的人才想得出來的念頭!
但是美麗的定義,並沒有標準!
種植花草,若純粹為了增加環境美感,那是好事!若是大量種植外來花草植物,那是對本土植物生態的干擾!
我們享有自由的行為權,却未能關照整個生命萬有,或是生態環境的自然運作,人為的介入,造成自然界的大耗損,其來有自!
但是讓世界變美麗的事情,一定要去作!
讓人心變美麗的事情,更要去作!
作一件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
這是一個好念頭,是一個浪漫的人才想得出來的念頭!
但是美麗的定義,並沒有標準!
種植花草,若純粹為了增加環境美感,那是好事!若是大量種植外來花草植物,那是對本土植物生態的干擾!
我們享有自由的行為權,却未能關照整個生命萬有,或是生態環境的自然運作,人為的介入,造成自然界的大耗損,其來有自!
但是讓世界變美麗的事情,一定要去作!
讓人心變美麗的事情,更要去作!
離開社群,返回家庭
我跟外子說,我要重新考量我的人生計畫,我要來作八寶村村長!
ㄨㄣ ㄤ( 外子 )當場噓聲連連!
我說我是非臺面上的村長啦!免驚哩!
半說笑!但是我的心情有很大的起伏與轉變!
原本我一心一意想在社群推動在地飲食觀念,環保蔬食生活,幼兒家庭教養,Permaculture永續概念,我要作的事情這麼多,我卻只有24小時!
所以我想著,我該修身,齊家,治村,循序漸進!
在社群中,有不少人正在實現自己對地球的承諾,保護地球,低消費,低耗能,資源再利用!
其中一位氧化鐵先生,更是先驅實踐者!
我想光靠課程分享,其實離實踐還是有一段距離,不如動手做事,開放一起工作的機會,從作中領悟道理,比聽講要有效許多!
我答應幫朋友帶一個三歲的小女孩,我被留在家的理由更充足了!
支持小農,友善耕作的心沒有變改,我現在要調整參與的方式,讓它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
我坐在家中露台圍欄上,看著我家四週的土地,從搬進來這個家,至今,我好像從未好好享受這個家的悠閒自在,我的心一直在外面奔馳!
這次回花園新城,難得放空自己,有許多不同的視野呈現在心田!
我真是一個執迷不悟的靈魂,我也很想學花婆婆作一件美麗世界的事情!
ㄨㄣ ㄤ( 外子 )當場噓聲連連!
我說我是非臺面上的村長啦!免驚哩!
半說笑!但是我的心情有很大的起伏與轉變!
原本我一心一意想在社群推動在地飲食觀念,環保蔬食生活,幼兒家庭教養,Permaculture永續概念,我要作的事情這麼多,我卻只有24小時!
所以我想著,我該修身,齊家,治村,循序漸進!
在社群中,有不少人正在實現自己對地球的承諾,保護地球,低消費,低耗能,資源再利用!
其中一位氧化鐵先生,更是先驅實踐者!
我想光靠課程分享,其實離實踐還是有一段距離,不如動手做事,開放一起工作的機會,從作中領悟道理,比聽講要有效許多!
我答應幫朋友帶一個三歲的小女孩,我被留在家的理由更充足了!
支持小農,友善耕作的心沒有變改,我現在要調整參與的方式,讓它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
我坐在家中露台圍欄上,看著我家四週的土地,從搬進來這個家,至今,我好像從未好好享受這個家的悠閒自在,我的心一直在外面奔馳!
這次回花園新城,難得放空自己,有許多不同的視野呈現在心田!
我真是一個執迷不悟的靈魂,我也很想學花婆婆作一件美麗世界的事情!
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秋假返花園新城度假感言
兒子小一秋假日,我們按照計畫回到他熟悉愛戀的花園新城度假!兒子一歳兩個月搬進花園新城,五歲半離開,搬來宜蘭就讀慈心華德福學校 !
這一次是我們頭一次離家超過一個禮拜
我跟我的兒子在熟悉的環境中享受完全屬於我們兩人的假期
我盡量讓他按照正常的生活作息,三餐自理,他似乎長肉了,也長大了!
我暫別浸漬一年多的華德福教育社群,回來看到新城這邊的華德福教育親子共學團體,我感受很深!
而新城這邊,媽媽跟著秋香老師學習,媽媽們的認知與實踐,是遠遠超過我在宜蘭遇到的父母們!新城這兒的父母是幸福的,有秋香老師一週三天的陪伴,我看到一種和諧自信的氛圍,雖然我家兒子已經離開這個共學團體兩年了,但是這次我們回去續前緣,兒子還是樂在其中,儼然跟這個團體融為一體,就像是從這兒長大的孩子,回家探望親人的感覺,新舊家庭成員聚在一塊,完全沒有生疏的感覺!
回到宜蘭的家,想著這邊的社群進展,我很想鼓勵家長成就自己的孩子,學齡前的孩子一起共學,父母也一起成長!
目前社群的活動多半是大人小孩分開進行,大人讀書做手工,小孩交給學校!
真得需要一個共學時間,大人小孩一起,父母會比較快學到帶領孩子的方法!
這是我這次回新城獲得的感想!
我先擺在心上,等待機緣,成就這個共學機會!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
Elizabeth Henderson土城彈藥庫農園參訪座談
簡報摘要20101025
整理人:林震洋、林倬立
農場位在紐約州,生長季為3~11月。屬於夏季農場,冬天不生產,但會鼓勵並教導會員儲存食物(又分長期與短期不同的儲存方式)在冬天食用。也有會員會另外向冬季農場購買蔬果。
40公頃中8公頃種蔬菜,25公頃種牧草給美洲野牛。
這裡只生產蔬果,另有鄰近隔壁一個農場賣雞和雞蛋,會員可以預先訂購雞或雞蛋、與蔬果一起取貨。
羅徹斯特地區1989只有這一個CSA,2010有21個,其中有一個舉辦農夫市集,會員們就在市集時取菜。另也有的CSA特別針對學校、辦公室、醫院的訂購社群配送。
Liz強調,沒有任何一個CSA農場運作方式是一樣的。
土地使用:最早時期是向地主租的,後來採取了土地信託(Land trust)方式,使這塊土地永遠都做為農用,即使法令或土地變更時,可以不受影響。當時會員一起奉獻資金成立信託,其中有一人捐贈蓋建築物做為禮物給農場。未來即使Peacework Farm不運作,也不能以出售土地來獲利,讓農地價格維持在農民負擔的起的範圍之內。(美國土地信託機構已經發展出多種類型,台灣的發展還在初期階段)
1989年有29個家庭訂戶,2010年為300個,其中有40個直接到農場取菜。
農場承諾每週提供7~12種蔬菜。
非務農的會員加入時,必須簽訂協議,允諾參與收成、配送和付費。每個週四和週日上午8~12點,由成員參與收成,在一年26週當中要參與3次。有安排較輕鬆可坐著進行的工作給年長者或孕婦。
農場專職農夫三名及實習生二名。他們會將簡單但是需要大量人力的工作(Big Job),留在週四或週日等會員人手多時一起來幫忙。
生長季開始時在五旬節舉辦節慶May Day Party,安格魯薩克遜的傳統。
會員喜歡農場工作,如同他們喜歡農場生產的食物。
平均股金約480美元,實際上每戶支付的費用從240~680美元不等,但獲取的菜量是一樣的。這裡CSA的一項重要價值原則是不排除經濟弱勢者。
另外透過賣食譜、T-Shirt的方式得到些經費補貼。會員自行決定要付哪一種金額,大部分的人付平均額480美元,較有能力者願意付680美元,為經濟弱勢者分攤一些,付240元者如一些單親媽媽、退休者、身心障礙者、失業者。(PS.目前網站上看到的金額則是分400、480、540、680四種)
出菜時間:週四與週日早上工作後,下午一點或兩點將菜放到冷藏庫,五點進行配送。會員可於工作後順便帶菜回家,或是親自來農場領菜。或是到取貨站領。
取貨站Abundance Cooperative Market:由本農場與會員共同經營、位於Rochester市區的一家雜貨店/合作社。同一種蔬果放在一個箱子,箱子上面寫名稱,並說明會員一份應取的份量,由會員自己拿取。合作社同時還賣很多東西,如肉品、麵食、醬料。會員取貨時,也是合作社生意最好的時候。
分享桌(Share table):總是會有些人挑食,喜愛或厭惡某些食物,所以在取貨站有一個分享桌,會員可以把不想要的食物放上去,同時拿取桌上的別人不喜歡的食物。
成員們的共同特質:愛食物、愛烹飪,會彼此交換食譜。年齡、族群、收入、職業都很多元。美國每年有15%的人在搬家,會員每年流動率大約20-30%。其中有些會員是舊會員離開一陣子又重新再入會。
最近幾年經濟不景氣,白人失業率10%、有色人種失業率20%,但是農場招募會員反而變得容易。原因:經濟拮据時,人們反而更重視食物、認同要買當地產品。
每年都會針對會員作客戶意見調查,對於食物的喜好、合作內容、配送方式等等,根據調查結果做調整,例如改變配送方式,減少或增加某些種類作物。
會員通訊報 過去都是紙本印刷,最近才通過決議,要開始改採電子報形式。
核心團隊
會員中核心團隊的成員負責:網站、安排輪值表、招募新成員與員工、提出年度預算、財報和預計股份。例如曾有一年農民提出兩種版本的預算規劃,由核心團隊決定採用哪一份,後來核心團隊選擇的「高預算」版本,讓農夫享有保險及退休金。
目前300位訂戶中的核心團隊有28名成員,負責招新成員2位、網站一位、會員通訊3位、配送11位(包含一人為總協調,及另外10人輪流負責統籌配送,在26週內,每人約主掌三週)、與其他農場合作調貨3 位、會計帳務2位,另有些人負責客戶服務、維持會員關係。核心團隊每年開九次會,一次兩小時,在市區召開,農夫會開車到市區一起參與。有明確的議程,中間有茶點,結束一起唱歌。角色類似農夫的發言人,能夠理解農夫、考量農夫的立場。
田間管理
採輪做方式。在冬季會種植黑麥Rye或蕎麥buck wheat當做覆蓋作物,九月種下,發芽,下雪,春天長大後翻入土中。
Row Cover活動網室的搭設方式,在撒種、除草、與開花季之間搭設簡易棚網,減少野鹿的危害。
將泥巴加水混和之後,噴灑在瓜類幼果或蘋果上,有防曬和防止害蟲叮咬的效果。
Cold frame:戶外的小型溫室,類似在大型浴缸中育苗,上方利用窗版遮蓋。
溫室的效果在於防雨和延長溫暖的氣侯長度。
給土城和北投社大的建議
北投和土城都是很特別的地方。北投十八份地區:小農趙懷弟主要銷售還是以散客為主。少數是會員配送:一籃菜8~10種,400元/週。會員先預付一個月四週或五週的費用。目前有訂戶北投社大3位、北投國小2位、自行取菜者3位。
透過會員通訊,講出農場的故事,讓消費者產生認同,願意承諾。對於天災,可發佈特殊新聞,介紹毫大雨的損失。
小規模農業可考慮建立替代收入。如農場教育、體驗活動等等。
博仲可考慮協助阿輝在法律面上獲得更多土地使用權。
Ref
Liz建議土城彈藥庫地區農園參考的資訊
緣葉蟲及相關病蟲害防治
IFOAM, insectary, “Encarsia Formosa” 吃紅蜘蛛的[麗蚜小蜂]
臺灣大宅院友善市集和香港城市樂活園[3]、太和有機農墟的比較
作者:楊寶熙女士
2008年,香港的有機農墟@中環開始時的目的是“鼓勵大眾透過支持運輸里程較短的本地有機農產,以緩減全球暖化”。
在2009年,改名為城市樂活園(由LOHAS-縮寫字翻譯過來),目的是“在市區設立一個永續生活的交流地點,加強本土、經濟、社區及環境的協作,讓大眾感受簡樸而健康的生活模式。”
在2009年,改名為城市樂活園(由LOHAS-縮寫字翻譯過來),目的是“在市區設立一個永續生活的交流地點,加強本土、經濟、社區及環境的協作,讓大眾感受簡樸而健康的生活模式。”
大會要求參加的農戶必須售賣自己在香港[4]種植的農產品,而且要由農夫本人或非常熟悉農場運作的人在場出售產品。目的是讓消費者直接與農夫溝通,加強雙方的瞭解和支持。這與大宅院友善市集要求生產者本人到場,和售賣自己的產品的原則一樣。
可以這樣說,城市樂活園從減少碳排放出發,向大眾推廣支持食物里程較短的本地生產,發展為推動簡樸健康生活的一個社區發展活動。而大宅院友善市集,從一開始以友善為題,集結在地力量,透過經營一個市集,向所有生命展現友善,建立一個互信互助的生活消費社群。
場地/組織
大宅院友善市集在短短一年內三易其址,現在總算在冬山的華德福幼稚園找到了安身之所。香港的城市樂活園則比較幸運。場地方面,一直由天星小輪公司免費提供碼頭的出口處。工作人員方面,除了由嘉道理農場的職員負責策劃和統籌外,還有很多由嘉道理農場招募回來的義工幫忙(因香港交通費用昂貴,義工一般會有交通津貼,而且活動是一整天的,義工需要解決午膳的問題。香港在公開場合不能隨便售賣熟食,所以不能像大宅院那樣擺個熟食的攤子)。
所以,一般的場地設立佈置工作,都不用參與的農夫操心,他們只須擺好自己的東西便成了。而農戶也很感激義工的辛勞,有時會贈送一些農產品予他們。
所以,一般的場地設立佈置工作,都不用參與的農夫操心,他們只須擺好自己的東西便成了。而農戶也很感激義工的辛勞,有時會贈送一些農產品予他們。
至於租金方面,大宅院市集每個攤位要繳交當日收入的10%作為市集運作基金(他們戲稱“保護費”),用來製作海報、文宣品、圍裙等設備物品。而城市樂活園則只向農民收取每月200元的行政費用(以每月有4個周日計算,即每次50元),用意是讓農民登記了來擺攤之後,不會隨意推出。一方面也作為對大會提供的帳篷桌椅等設備的津貼。
這個由誰來主持/負責農墟的問題,在探訪完大宅院友善市集後引起我很多的思考。表面上,城市樂活園不需要擔心經費,人手也因為有嘉道理農場出面招募義工,問題不大。要維持一個龐大的、每個星期都要有人當席的義工隊伍殊不簡單,負責人肯定付出了不少心血。
這裏說問題不大的意思是:組織義工的人本身是一個全職的受薪員工,而不是身兼農夫或消費者的身份。而且義工的招募和維繫,由一個歷史悠久的、做環保教育的機構負責,始終會容易一點。
這裏說問題不大的意思是:組織義工的人本身是一個全職的受薪員工,而不是身兼農夫或消費者的身份。而且義工的招募和維繫,由一個歷史悠久的、做環保教育的機構負責,始終會容易一點。
但大宅院友善市集的義工,全由農夫和消費者組成,人力資源的限制很大,所以義工可能會有壓力,如果互相之間有隔膜或溝通不足,很容易會出現互相埋怨或組織鬆散等問題。
但從長遠角度看,如果由農民和消費者自己去組織和運行市集,因為兩者都是持份者/受益人 (stakeholder),會更用心經營,可持續性亦更高。反觀由一個非牟利機構去運作市集,如果機構的工作方針或工作專案有所改變,或者出現人事變動,市集就有可能會停止,隨時會有不能持續的危險。香港近年有幾個很有歷史/辦得很好的共同購買結束的例子,都是主辦或負責運作的機構換了主管或改變方針引起的。反而一個由消費者自己運作的共同購買,雖然義工都很辛苦,只靠著一個NGO借出場地,苦撐了7年,起起跌跌,但還是會繼續捱下去的。
有機認證
城市樂活園和大宅院友善市集都不著重農戶是否有拿有機認證[5]。兩者都是由市集的負責人親自探訪農戶,與他們溝通,瞭解他們種植的方法和理念,有時會提出一些要他們改變某些做法的建議,然後接納他們的加入,或者暫時不接受他們的申請。
我相信市集不著重農戶有沒有拿認證是基於我們與農夫之間的互信,既然農夫都已經在那裏了,透過消費者與農夫的交談認識,甚至自己親身到農場探訪,不是比透過第三者機構發出的一紙證明來得更真實、更有人情味和更互動嗎?
難怪大宅院友善市集的發起人之一阿寶,在2010年第一屆臺灣農學市集研討會文集中說:『認證制度是遠距離、大規模、多層次傳銷下的產物,也正是這種產銷模式在悄無聲息的荼毒生態、耗竭資源、消滅文化、裂解人際關係!而發起市集,是要修復一種原始的社會功能,是重回到對人的瞭解、尊重與互動。』
我相信市集不著重農戶有沒有拿認證是基於我們與農夫之間的互信,既然農夫都已經在那裏了,透過消費者與農夫的交談認識,甚至自己親身到農場探訪,不是比透過第三者機構發出的一紙證明來得更真實、更有人情味和更互動嗎?
難怪大宅院友善市集的發起人之一阿寶,在2010年第一屆臺灣農學市集研討會文集中說:『認證制度是遠距離、大規模、多層次傳銷下的產物,也正是這種產銷模式在悄無聲息的荼毒生態、耗竭資源、消滅文化、裂解人際關係!而發起市集,是要修復一種原始的社會功能,是重回到對人的瞭解、尊重與互動。』
香港的有機農場,在向漁護署登記時,會有官員檢測農地的水土是否符合安全標準,所以客觀的檢測是已經有的。至於如何種植,就是一個誠信的問題。說真的,農夫要是有心欺騙認證員,真是談何容易啊!與其透過一張冷漠的證書去證明某些農產品是有機的,倒不如透過自己與農夫的交談、認識、情誼,透過自己的味蕾去確認產品的天然種植。難怪柳州愛農會的朋友稱這為情感認證。稱這些產品為誠信米、良心菜、健康農業了。
這裏想講一個小故事,反映農夫怎樣看待認證。有一個小農戶,一直都沒有申請認證。但由於某個農墟只接受有認證的農戶進場,為了生計,萬二分不情願地也要申請認證。但由於在城市樂活園中不需要農戶取得有機認證,而是主辦機構親身去看和與農夫交談瞭解耕種模式後作出批淮,這位農夫在城市樂活園的農夫介紹中只寫上「自我認證」,我問他為甚麼不寫拿了有機認證時,他說那個認證太容易取得了,反而不及他押上自己聲譽、加上幾年來消費者對他的認識和信任飛自我認證,更能顯出誠意和特色。
食物里程
香港本來有另一個歷史更久一點的有機農墟,位置在新界的太和火車站附近。農墟在2004年由嘉道理農場、香港有機農業協會(一個民間機構)和新界蔬菜產銷合作社有限責任聯合總社(簡稱菜聯社)發起。本為支持本地有機小農和有機生產而設,開始時規定新鮮農產品一定要在本地種植,而加工食品也不能超過某些運送里程(例如只限中國、臺灣和東南亞等地方的產品)。
後來農墟由菜聯社獨自營運,只規定新鮮農產品要從本地生產,沒有堅持加工食品的運送里程這一條。另一邊廂,卻只讓有向認證機構申請了有機認證的農戶進場擺賣。所以場內一方面把沒有拿認證的本地小農戶摒之門外,另一方面,卻有一些大型的連鎖店在那裏出售來自世界各地(包括歐美澳紐)、各大品牌的『有機食品』[6](包括果汁、乾果、穀類食品等)。在我看來,這個有機農墟不單對本地小農戶不友善,對土地、對環境,也不會友善到那裏。
後來農墟由菜聯社獨自營運,只規定新鮮農產品要從本地生產,沒有堅持加工食品的運送里程這一條。另一邊廂,卻只讓有向認證機構申請了有機認證的農戶進場擺賣。所以場內一方面把沒有拿認證的本地小農戶摒之門外,另一方面,卻有一些大型的連鎖店在那裏出售來自世界各地(包括歐美澳紐)、各大品牌的『有機食品』[6](包括果汁、乾果、穀類食品等)。在我看來,這個有機農墟不單對本地小農戶不友善,對土地、對環境,也不會友善到那裏。
農墟/市集-是人們長久以來購買糧食和日用品等生活所需、交流資訊、聯誼和發展地方文化的地方。有機市集,更會反映一個地方的有機種植情況和人們對這個地方生態的愛護和文化的著重程度。希望我們的市集,都朝著為消費者找安全食品、為本地生產者找公平公義的市場;重建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互信,保持生態平衡的方向發展。特別在今天充滿剝削農民、浪費資源、蹂躪生態、破壞傳統文化的市場經濟下,能看到更多對生命友善的有機市集在中國大陸、臺灣和香港出現。
備註:
[3]城市樂活園由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大埔環保會和天星小輪有限公司發起,2009年開始每個星期日在香港市中心地帶的中環碼頭舉行。之前的名稱為「有機農墟@中環」)
[4]香港有些農夫現時會在大陸開設農場,或者有些農夫會收購別人的出產當是自己的生產。這些農產品都不能在城市樂活園擺賣
[5]香港未有法例要求農作物一定要有有機認證才能稱為有機,所以我們有一個自我認證為有機的稱號 (self claimed organic)。香港可說有兩家認證機構,但其中一家由政府資助,民間營運的香港有機資源中心較為活躍,所有本地農民拿的認證都由他們發出。
[6]一些從中國大陸來的天然食品,如貴州的鴨魚稻共生的胚芽米、廣西的鴨稻米,因為小農戶沒有申請認證,也被拒之門外。(香港已沒有稻米的生產,最近的稻米產區就是廣東廣西一帶了)
臺灣宜蘭大宅院友善市集所見所思
作者:楊寶熙/文(作者是香港“自在生活”的創辦人之一,致力於推動簡樸健康的生活方式)
編者按
臺灣宜蘭二零零九年六月起成立了“友善小農聯盟”,希望能夠整合宜蘭在地小農,開闢出一條自有銷售的通路,讓友善農耕的種子能在蘭陽平原上遍地發芽。為了支持“地產地銷”、“環保減碳”的理想,他們舉辦了“友善耕作小農市集”建立農友和消費者間直接交流、互動的空間,重溫土地與人的鏈結和價值。後又與慈心華德福學校家長群合作,更名為“大宅院友善市集”。喜歡他們經常說的“結市”這個詞——所有人的共同努力,讓市集有一個團結和溫暖的氛圍。
2010年6月12日,一個已連續幾天陰雨的星期六,臺灣宜蘭縣的冬山,一間華德福幼兒院的校舍內,聚集了過百個朋友。他們為了友善的農產品而來,我有幸參與了這個剛好舉辦了一周年的市集。
市集的名稱是大宅院友善市集。
名為友善市集,究竟是對甚麼友善呢?
不單是對小農友善,還包括對土地友善,對消費者友善。總之,是對生命友善。
場內有二、三十個攤子,有些一看就知道是農夫的,有些賣加工食品的攤位,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家長的攤子,或者應說是消費者擺的攤。
這個是我喜歡農墟/市集的原因之一:消費者和生產者(供應者)的身份隨時調換,不單可讓大家設身處地感 受對方的困難,領悟互相之間支持的重要;更讓我們實踐為家人好友和社區內的街坊鄰里生產食物的喜悅。
大宅院友善市集的地點是一間華德福幼兒院,很多家長既是消費者,也是義工。初時只是想弄一點吃的,方便來市集的遊人,後來愈來愈受歡迎,便成為一些長期的攤位了。所以說,大宅院的擺攤人,都是把自己覺得最好的東西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是對來參與的人的一種友善,也說明了為什麼市集內商業買賣的味道很低,反而有一種互相交換大家富餘的好東西的味道。當然,有些時候,更可能是連自己也捨不得吃,拿來招呼朋友的。
大宅院市集也不是只賣宜蘭本地的農產品,最近期加入了屏東環保聯盟的木瓜和芒果,因為宜蘭沒有這兩種農產。與其買外面不知甚麼地方和什麼人出產的產品,不如引進相同理念的其他地方小農的產品[2]。
當天一直都下著雨,有時雨勢還頗大,但無損遊人的興致。大家打著傘,或是選購新鮮的農產品,或是吃著家長拿到市集來賣的食品,包括豆腐花、各種糕點、冰棒、甚至簡單的便當等,或是與農夫傾談,或是家長之間交換情報。因為農民朋友和家長志工都帶了小朋友來,所以場內給人的感覺,是一個充滿溫馨,朋友聚會,小孩子遊玩的地方,多於一個買賣的場所。
除了賣東西的攤子外,市集還有DIY的攤子和友善電影院。
我去的那天,他們在放《美味代價》(又譯《食物工廠》,Food Inc.)。
在一些課室內,我還看到有人在做按摩,原來是有些家長志願者免費為其他來訪市集的家長或小朋友剪發美容。
除此之外,平時也有二手市場、講座、拜訪農場或者現場音樂演出等。
我探訪之後的下一次市集,主題為客家米食,邀請了徐蘭香(臺灣農民,環保運動先驅,自營農場釀醋)來講迴圈農業、客家樂團-山狗大樂團演唱、和參觀一個在市集擺攤的農場。總之,在這裏,你不單可以買到友善的農產品,認識友善的生產者和消費者,還會接觸很多資訊,如何過對天、地、人都友善的生活。
在下午的一周年紀念同樂會中,知道大宅院市集的發展委員會是在一天之內成立的,但竟包括了11個委員/組別,聲勢浩大,分工清楚,兼顧全面。
之前聽說義工們做得很辛苦,而農民朋友好像不太理解義工的困難。但在同樂會中,義工們都說雖然辛苦,也會繼續下去;農民朋友也感謝家長義工的出錢出力,都說以後會儘量配合,和幫忙一些工作,譬如佈置場地,收拾工具和用品等。看來,同樂日加強了農民、消費者和義工的溝通,我的感覺是:大家在訴心聲之後,加強了交流,不負阿寶(《討山記》的作者李寶蓮)、青松(穀東俱樂部的賴青松)和發展委員會的苦心,造就了一個互相支持和鼓勵的大會。
摘錄一些同樂會中參加者的片言隻語:
『本來是來逛市集的,一個不留神就變了義工。但很高興,因當中有學習,有生活,也有得著。』
『半夜起床數次用天然酵母造麵包,有時覺得很累,但還是很想來市集』
『在大宅院市集中看到有意義的生活,人的真正價值』
『一個東西的故事,成就另一個東西的成長。感謝大家,市集是大家無私智慧結晶的分享。』
『事情不會自己走出來,市集成功的背後是很多人的努力。』
『臺灣的希望在宜蘭,宜蘭的希望在大宅院』
開始的時候,先是有人說大宅院市集是宜蘭的希望,後來有人說應是臺灣的希望,再後來有人索性說這是全地球的希望。其實一點也不為過,因為這個市集,展現了人對大地的友善,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友善。
經過一年的實踐,大宅院也不是沒有需要改善的地方。例如要改善管理,建立規範,設立市集公約等。這裏簡錄一些當天大家提到的其中一些問題和解決的方法:
- 黑戶的問題(即未有通知發展委員會而不請自來的擺販。有些小農聽說這裏有個市集,就自己來了,有些可能還會用農藥化肥。委員會的處理方法一般是與他們溝通,逐步把他們引向友善生產,如果不能接受市集的理念的,還是會請他們不要來。)
- 用手工小黑板做營業執照
- 擺攤的人要定期參與檢討會,要填寫農產品資料,加工的生產要把食材來源公開。
- 農戶要提早到場,幫忙場地擺設、架帳篷等工作;市集結束後也要幫忙收拾場地。
我很欣賞委員會提出的其中一點解決現存問題的態度:大家要做市集的夥伴,把它當成是自己的事情。好的地方要讓朋友知道,要向人介紹;壞的要給委員會知道,大家一起解決。
衷心希望大宅院友善市集在經過一年之內三遷場地,和其他很多辛酸的考驗之後,能以集體的力量,解決日後更多可能要出現的問題。
備註:
[1]廣東人叫市集做墟市,因此擺賣農產品的市集就叫農墟。廣東話『趁墟』就是趕集的意思。
[2]6月初在臺灣清華大學舉辦的第一屆農學市集研討會中,有人提出市集應該要互相交流,所以在大宅院友善市集,不定期有這樣外地來的稱作“理念攤位”,並不是每次都是屏東環盟。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