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

公開與回覆一封關心友善市集未來發展的建議信

謝謝好朋友仗義直言!讓阿寶能靜下來振筆疾書,因為我們支持當地小農的同時,也該照顧購買者的權利!在此公開這一封信件,希望讓更多支持小農的消費者買得更安心更放心!


原信件內容有關大宅院友善市集相關建言,節錄於下文:


.........................另一事想請教, 我們如何確認市集裡的小農是有機農夫呢?要靠自己去拜訪他們的農場嗎?因我們也不是專業, 去看農場可能也看不懂! 
我看過妳的網誌提到小農的產品為了進有機通路,必需負擔有機認證費用等等.......
但在友善市集應該沒有中間商利潤的問題,我不是懷疑這些農夫, 只是覺得要推廣在地, 小農與有機,必需讓這個市集更有規模一點。
要有規模!如何"取信於人"可能會是個問題!有沒有想過未來還是去做認證呢?
或是請每位農夫寫份說明他們的菜的栽種過程....或許有些是用過有機肥的, 有些是堅持完全自然農法的........這樣我們買的也比較清楚每位農夫有何不同的理念與栽種法!


阿寶回函如下:

先感謝妳提出這個問題,因為這可能是很多人心裡的疑惑! 

在有機新法上路之後,我們這群小農再也沒有人能夠說自己是「有機農夫」,也希望大家不要這樣宣傳,以免觸法。

做為一個和認證單位打過多次交道的農人,也看過各種光怪陸離的「有機農法」,個人認為要保障食物的安全,甚至對環境的友善,相較於認證制度,農人的心念與態度可能更加重要!所以發起這個市集,是想將「認證」從文件與實驗室的報告導回到對「人」的了解、尊重與互動。

對人的了解、信任與互動需要時間,對土地和作物也一樣;誠然要每個消費者都去花時間了解農夫、學習鑑別農場的友善與否並不容易,但我們若回過頭來思考:今日環境危機的根源,不正是因為社會結構與生活型態改變,把人和土地,消費和生產端遠遠隔開,養成人們既無覺知也不思考的消費習慣所造成的結果嗎? 所以,我們認為:回到人,回到土地,都比認證更重要!認證確實提供一種方便,但這種方便也將消費者與土地、與生產者再度遠遠隔開……問題的根本並沒有得到解決。

我們從很小的群體開始,初期選擇的都是我們可以信任,可以溝通的夥伴;我們首先希望用消費的支持力讓優秀的小農可以穩定下來,才能影響更多人,改變更多土地的耕作方式……對還無法完全投入友善耕作,但可以誠信溝通的小農,我們也希望用「先支持,再影響」的方式來改變他們。我們盡量選擇在地的小農,便於頻繁互動、隨時拜訪農場,也讓食物里程降低。未來可能會擴展,但也不希望擴展得太多──理想的狀況是:經營起一個成功的在地社群互動模式,讓其他地方可以複製。至於市集的規模,可深可廣,而目前我們的走向比較是一種深度經營:建立一個的生活消費的互助社群,把有限的心力用在這小群體中做多面向結合,而不是和廣大的群眾做泛泛的買賣──當然能吸引更多消費者是好事,但希望那是我們社群經營成功之後的自然效應。

「認證制度」是遠距離、大規模、多層次傳銷下的產物,也正是這種產銷模式在悄無聲息的荼毒生態、耗竭資源、消滅文化、裂解人際關係!而我們做這些事的目的,不就是要打破這種產銷模式,修復一種原始的社會功能嗎?所以,真的對我們不信任,又不願意走近土地與農民的在地朋友,我們只能說遺憾!因為遠道而無法接近我們的,我們則期待他們回到自己的社群,經營起他們自己的生活供應圈──而不是用認證取信於遠方的購買者、增加食物里程,那也失去我們的本意了。

我們沒有積極鼓勵小農申請認證的另一原因是:目前我們很多小農都沒有自己的土地──真正務農維生的,已經沒有人買得起以坪計價的農地了──這些夥伴都很優秀,但租用的土地還在不斷更換,申請認證有其困難,年復一年重新申請是種疲於奔命的消耗,建置隔離帶及營造天敵棲地的做法也往往無法與地主達成共識,很難符合認證要求…

附帶說明的是:我們雖對認證制度不以為然,但並不排除客觀檢驗,也沒有忽視安全問題。小農們提具水土檢驗報告和田間管理表將是進入市集的必要程序;肥培不當容易發生的硝酸鹽過量問題也要開始進行檢測──主要作為小農田間管理的參考,長期無法改善則會暫停供貨。未來也可能對攤位產品做農藥殘留的抽樣檢驗…這些都是在市集穩定,人力、資源充分之後會一步步進行的,也期待關心這些問題的朋友積極協助我們各項工作的推展!

再度感謝您的提問,如仍有疑義,歡迎隨時來信討論,有好的建議也不要客氣直接告訴我們!  

祝平安             阿寶

3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妳好:
在網路搜尋中無意中看到妳的網站
很少看到有人為臺灣農業發聲的
我是個種咖啡的咖啡農常常看到的都是喝咖啡
救小農但救的是國外的小農其實臺灣的農民都是看天吃飯的臺灣的農民還是弱勢的一群往往都是只會默默的耕耘而得到只是層層剝削希望大家一起為臺灣的農民加油

許綺文 提到...

嗨!我們支持消費台灣本土咖啡喔!我家種了八十棵咖啡樹!希望仰賴大量進口的咖啡消費族群,開始注意本土咖啡!更希望本土咖啡產量,有一天可以供應台灣所有咖啡愛好者!不僅省下食物里程,又能喝到即期收成製造現烘培的新鮮好咖啡!互相加油喔!一定要支持下去!

sabina 提到...

本文中提到:因為遠道而無法接近我們的,我們則期待他們回到自己的社群,經營起他們自己的生活供應圈。是啊,我許多次想跑去宜蘭參與你們,但─我畢竟是台北人,這好像又違反友善農業的一些原則。然而,在台北,怎麼可能經營得出這樣的社群呢?台北還有農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