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詹雅智( 華德福教育資深老師 )
因羅葉的離去,近來我勤於尋求相關資訊,也一併整理過去所學,與大家分享。
以下是我的理解與詮釋:
就精神、靈性的角度而言,往生者(自殺者例外)在大限之時離開人間,是圓滿的過程。對他們而言,離開人間沒有悲傷。我想某個角度而言,他們確實比尚且活在肉身的我們來得更自由與喜悅,一來是他們回到他們來自的地方;二來,他們的意識超越肉身的侷限,他們的自我從一個點延伸至無限。也可以說,他們回到家鄉,也獲得自由。這也是為何,他們可以從那兒以另一種形式支持、保佑我們。
根據Steiner的說法(與一些信仰相當接近):對往生者而言,特別在往生後前三天,也就是他們的靈與魂(以太體、星芒體與自我)逐漸離開肉體之時,我們所能提供的協助,便是護持這個歷程能順利完成。當然,其中東西方之作法有所差異。例如,我們以助念、誦經的方式,他則建議為往生者朗讀"約翰福音",
作為護持。他也提出,如果我們傳達過渡強烈的「星芒」層面情緒,如傷心欲絕或者其他激烈情緒的念頭給往生者,反而會造成他們的迷惑,因為他們不解在世者如此的情緒。當然,人總是有感情的,面對親朋好友的往生,難免會有不捨與傷痛,也需找到抒發的管道。但針對這三天,我們提供往生者一個寧靜、祥和、清明的空間,點蠟燭,日夜守護與助念,不在往者身邊哀嚎痛哭,如果有人需要抒發情緒,可引領至其他空間。據我所知,人智學精神之下的基督教會神父也建議:盡量不要將讓往生者的大體置於陰影處。
一般情況,三天之後,往生者的靈與魂已完全脫離肉體,此時可以搬動、進行告別式、火化等儀式。在這三天裡,往生者會經歷由時間化為空間的過程,也就是這一輩子的所有經歷,在此時會同以太體的離去而化為影像呈現眼前,由強而弱,再慢慢消失。而後,往生者邁向另一個旅途,以倒帶式方式,及由死亡的那一刻往前「活回去」,以及以「他人」的角度再活一次,但是速度比較快速,Steiner說一般人是陽壽1/3的時間,也是人在世時花在睡眠上的時間。
這個階段也就是我們所稱「煉獄」的時期,因為這個階段的我,所歷經生前的種種事件與過程,不再是以「活在肉身」的我的狹隘角度,而是別人所經歷的我,以及我種種作為所造成他人的影響與後果。我想,我們不難想像,這水深火熱的煎熬與痛苦是筆墨難以形容的。最痛苦的是,這個無限延伸的我在明白自身作為所造成的「後果」當下,無法有任何彌補。這也是為何Steiner在給往生者的禱詞中,時時出現要為死者之靈「取暖」與「驅寒」,如同「冷卻你的炙熱、溫暖你的冰冷」之故。然而,也在同時,在靈性的陪伴之下,我們得到勇氣與愛,期待下輩子自己能有機會補償與改變。
這就是人智學理念之下的姻緣與業力。人的姻緣業力不再僅是掌握於外界,而是就一個程度而言,人自身能夠參與、決定自己的命運。
此時,如果想要對往生者有所幫助,可以為他們閱讀與靈性科學的文章,陪伴他們度過這個艱辛的階段。以西方為例的文章:如我們曾經在教師會閱讀過的「活著真好」- 地球生命的意義(人世的意義),Steiner的業力系列演講、死後的生命、死與生之間的生命,或者人智學相關文本等等;東方則以許多經文為主。不過,因為往生者能接受到的不再是表面的文字,而是文字背後的意涵,因為他們已經沒有各種物質感官,他們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等等。我們要透過意念、思維的方式傳達,因此需要相當的專注才能做到。有一點接近祈禱與冥想的方式。時間長短不拘,依人的能力而定,重要的是質,非量。
我聽過有經驗的人說,在持續進行為往生者閱讀後,真的可以與往生者連結,甚至感受到,事實上不是只為你原本閱讀的對象,冥冥中這個活動也造福了其他的往生者,甚至有人提過,如果因故中斷了原本的習慣,他們也會透過各種管道向你表達他們的渴求與期待!其實,這與我們的法會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面對死亡時,往往人們會徬徨、恐懼,甚至不知所措。然而如果我們正向面對,為自己與家人準備,是有助於往生與在世者的。例如,當我們看待許多如同羅葉英年早逝的生命時,有一特色:他們不輕易浪費生命,反而以更扎實、積極的方式,活得鏗鏘有力,有聲有色,讓人自嘆不如。因此,我能夠化悲痛為愛的力量,將不捨與惋惜轉化為尊重人人獨一無二的生命。我挺喜歡王健壯 先生為羅葉寫的文章「送元輔至彼岸」的形容,還有我們的文化裡常祝福往生者的一句話:一路好走!
如今,我對死亡不再如此陌生與恐懼,對生命也有新的體悟,感謝羅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