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六年級不到20位孩子,卻有十多位老師負責教導,三位主帶老師,其他都是副課程老師,老師都是家長,家長就是老師,這是共學的精神,在這兒可以看見為了孩子的學習與成長,父母都有責任為辦學而投入心力,它不是一所學校,它是孩子與家長的共學團體,家長參與進來是這個團體進展的必要關鍵。
三元世界的觀念在共學團體中可以當作一種依歸,大家可以有不同的意見,但是不偏離教育原則與人智學精神。
若成為一所學校走向,很多家長無法參與其中,很多的人力資源會無法順暢提供,因為立足點不同,看到的需求面向不同,溝通協調更加重要,那個能貫穿整個意見的人,就是運作的必要存在,沒有這個人不成。
辦校需要共同目標,不分彼此,只有孩子的學習環境是當前目的,其他分歧或異議,都需要破解達成共識,一起努力達陣。這是辦校的首要工作,人和為首要,地利天時會順應改善。
一群人最難的是看不見別人的立場想法,甚至不尊重別人付出努力的辛勞。這是人性,大家只在乎自己的勞苦功高,忽略團體功能的合作關係。有了自己獨特的創舉,就會漸漸離開群體,追逐自我表現,甚至較勁自己的能力高過別班老師。很多人性的心態會出現,非常正常,團體工作需要直言不諱,更重要的是愛,被愛尤其重要。我愛人人,人人愛我,才能一起創作和諧的任務,一起成長。
家長與老師的共同參與,沒有間介,就能走得長遠,人力資源源源不絕。祝福花蓮這個共學團體,在家長自給自足的情況下,已經陪伴孩子到六年級,緊接著還要邁向七年級,人和事情就能成就,為此加油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