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日 星期四

父母留下的愛因為遺產而失焦



一位法官語重心長地說出想要杜絕遺產糾紛,唯一辦法就是「不要有遺產」,他認為「兒孫自有兒孫福」,父母輩辛苦賺來的錢應花在自己身上,即使預留遺囑也僅是「降低」糾紛機率,「只要有遺產,就有可能爭產」。

無論是否預立遺囑,在當前這個時代重視物質主義,輕視倫理的社會價值觀,造就各種遺產爭奪的糾紛。兄弟姐妹的情誼遠遠低於金錢價值。即使是平等均分的概念,兄弟仍舊站在私利立場抱著舊社會思想大喊女兒不肖。


此時此刻父母親留給孩子的愛已經蕩然無存,只剩下計較仇恨怨懟所有的負面情緒!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呢?因為兄弟姐妹在父母親努力的高期待養育下,有了學歷,有了穩定生活,又有優秀的下一代,滿足了父母親的社會存在感。但是平日兄弟姐妹各自忙著照顧自己的家庭,很少往來,數十年形同陌路。


一旦發生財產分配,只認得金錢,沒有情分,爭奪遺產的事情,屢屢發生,平凡無奇。然後財產繼承者從此落入地獄深遠。


要怎麼做才能回到正常生活呢?

一名法官表示,遺產爭議「預防勝於補救」,建議提早規畫財產、預立遺囑、生前贈與,避免爭產風波,若一家人為錢「對簿公堂」,再多補救也為時已晚,但台灣長輩忌諱預立遺囑,擔心找外人協助規畫遺產,會遭覬覦,加上重男輕女、長孫多一份等傳統觀念,忽略法律規定,遺產爭議層出不窮。


這算是一家子家庭教養的論定,可以檢視父母對待兒女的愛,是否少了什麼約範或是家庭倫理。這是當前的普遍社會問題,爭奪財產可以看見人性原型並且毫無遮掩,雖然不愉快,但是可以立見真章,直指人心,醜陋確真實。非常需要反省與檢討自己,看看自己是否也在其中面目可憎!!



沒有留言: